2025年11月24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庄欣娜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刻领悟并践行“稳中求进”这一工作总基调的时代意蕴,不仅是国家宏观改革的指南,更是企业微观层面谋生存、求发展的核心战略罗盘。它要求企业在“稳”与“进”的辩证统一中,探索出一条“站得更稳、迈得更稳、进得更远、进得更快”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一、“站得更稳”:筑牢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盘”

企业的“稳”首先体现在对自身发展根基的坚守与巩固。马克思主义生成性历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性、继承性的历史进程,人们总是在前代积累的基础上前行,是时间维度中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承续贯通、辩证统一。“万丈高楼平地起”,企业历经摸着石头过河、大破大立的发展转型期,在量的积累之上实现了质的突破,已形成稳固的制度基本盘,这是过往发展的智慧结晶,弥足珍贵。

企业高质量发展是在守正前提下的创新,必须毫不动摇、更为坚定地坚守制度基本盘。具体体现为坚持党建引领,坚守“以客户为中心”“诚信经营”“为社会创造价值”等核心理念,这一“底色”绝不能变——这是企业应对一切不确定性、凝聚内部共识的“底层逻辑”。发展变革越是风高浪急,越要咬定青山不放松,绝不能为短期利益动摇根本、犯下颠覆性战略错误。此外,高质量发展并非盲目抛弃过去,而是在“守正”中“创新”。企业必须清醒认知自身核心竞争优势,在主业上持续深耕、做深做透,将长板拉得更长;任何多元化和转型尝试,都应围绕核心能力展开,形成协同效应,避免因盲目进入陌生领域分散资源、动摇根基。

二、“迈得更稳”:掌握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方法论”

“迈得更稳”强调企业推行改革、寻求突破的方式必须科学、系统、可控,要求企业从过去可能存在的“拍脑袋”决策、运动式改革,转向更具前瞻性、系统性和风险可控性的现代治理模式。

企业的任何重大变革,无论是数字化转型、组织架构调整还是并购重组,都不是孤立事件。必须运用系统思维,全面评估其对业务流程、组织文化、人才结构、资金链和客户关系的连锁影响。例如,推进数字化不仅是技术部门的事,更要求营销、生产、人力等所有部门协同演进,确保改革举措产生1+1>2”的共振效应,而非相互掣肘。资源永远是有限的,企业必须学会抓住“牛鼻子”:精准识别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瓶颈,集中优势资源,以关键技术攻关为牵引带动研发体系升级,以提升客户体验为核心驱动全流程服务再造,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导致力量分散、一事无成。

坚持“先立后破”是防范改革风险的核心原则。推行新业务模式、新管理系统时,必须坚决杜绝“休克疗法”,应在旧系统平稳运行的基础上,搭建新系统“试验田”进行小范围试点,充分验证可行性与有效性;待新模式被证明成功并具备全面推广条件后,再分步骤替代旧模式,确保业务连续性和团队稳定性,实现“无缝切换”。此外,国家强调“重大改革于法有据”,企业则应坚持“重大变革于规可依”——将改革中行之有效的实践、流程和方法,及时固化为标准操作规程(SOP)、管理制度和内控体系,既沉淀成功经验,又为未来改革设置规范“轨道”,确保企业在法治框架内释放活力,实现规范治理下的创新发展。

三、在稳中“进得更远”:擘画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

“进得更远”定义了“进”的质量与方向,要求企业不止于修补、维持现状,而要敢于向更高价值、更前沿领域、更优化结构迈进,实现发展能级的跃迁。

企业发展必须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大力培育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新质生产力”。这意味着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既关注应用创新,更勇于向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延伸;积极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等前沿科技,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打造“高技术水平、高附加值、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以“结构性改革”为抓手,对标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蓝图,持续优化企业内部“生产关系”:建立更科学的创新激励机制与评价体系,激发人才活力;健全数据治理与网络安全制度,适应数字时代要求;优化供应链管理体系和ESG(环境、社会、治理)治理结构,提升运营韧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深度结构性改革让内部治理更适配高质量发展要求。此外,“进得更远”意味着开拓发展新域:在稳固主业基本盘的基础上,围绕核心能力进行战略性拓展,如沿产业链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进入研发设计或品牌服务等高利润环节;或抓住“双碳”目标、数字经济等时代机遇,布局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构建更具韧性和成长性的业务组合。

四、在稳中“进得更快”:激活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

“进得更快”强调在正确战略方向上,必须保持敏锐嗅觉和强大执行力,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抢抓机遇,实现关键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时代,机遇稍纵即逝。企业必须具备强烈的机遇意识和“等不得”的紧迫感,对于看准且符合战略方向的领域(如产业数字化、绿色低碳转型、全球化布局等),要敢于决策、快速投入,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力求在时间窗口关闭前建立领先优势。企业可借鉴国家制定“加快”清单的做法,明确自身需要提速的关键任务,如“加快核心技术专利布局”“加快供应链智能化改造”“加快海外市场本土化运营体系建设”等;对这些“加快”事项,赋予最高优先级,配置最强团队和充足资源,实施项目制管理,确保快速落地见效。“求进”最终要靠人:必须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宽容的试错文化和扁平化的沟通结构,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打造敏捷型组织,简化决策流程,让听得见炮火的人能呼叫炮火,既有效捕捉市场战机,又从根本上避免组织因一味求稳陷入“不作为、懒作为”的“大企业病”。

五、结语

“稳中求进”对于新时代企业而言,绝非保守的口号,而是充满辩证智慧的积极战略。“站得更稳”与“迈得更稳”,是为“进得更远”和“进得更快”提供坚实平台与正确方向;而“进得更远”与“进得更快”,则是“稳”的价值实现与持续动能。企业唯有深刻理解四者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将其内化为自身的战略思维与行动准则,方能在波谲云诡的市场竞争中筑牢根基、精准发力、穿越周期,最终成就基业长青的宏伟事业,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坚实的企业力量。

【课题项目】2023年度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研究基地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之大者’的重要论述研究”(项目编号:MJD202301

(作者单位:中共宁德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