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4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财政税收赋能高质量发展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何静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面临产业升级、区域协调、绿色转型等多重任务。财政税收的精准施策,已成为破解发展难题、重塑增长优势的关键支撑。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的核心路径,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财政税收正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市场活力、培育创新动能、夯实民生底线四项举措,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财政税收是优化经济结构的“调节器”,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近年来,在产业升级领域,财政专项资金持续向先进制造业倾斜,助力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相关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显著提升。税收政策通过差异化激励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对部分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提高资源税和环境保护税负担,强化节能减排约束;对符合条件的节能环保项目实施企业所得税“三免三减半”优惠政策,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在区域协调方面,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倾斜,支持中西部地区建设产业承接基地,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财政税收是激发市场活力的“催化剂”,为各类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发展壮大保驾护航。我国持续实施针对中小微企业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减免政策,如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小微企业享受税费减免9461亿元,同比增长6.7%。税收征管服务也不断优化,“非接触式”办税覆盖率达95%以上,出口退税平均办理时间压缩至6个工作日内,有效降低了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财政税收是培育创新动能的“加速器”,为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坚实保障。在基础研究领域,中央财政科技支出持续增长,2024年全国基础研究经费占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比重达6.91%,提升0.14个百分点,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前沿技术攻关,推动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突破。同时,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创业投资税收抵扣等政策,吸引社会资本流向科技创新领域,创新驱动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

财政税收是筑牢民生底线的“稳定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社会基础。在民生保障领域,财政资金优先投向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同时,房产税、遗产税等税制改革的探索,进一步缩小收入差距。此外,财政资金支持的乡村振兴、老旧小区改造等一系列高质量发展举措,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财政税收赋能高质量发展,仍需持续优化完善。未来,国家应进一步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建立精准化投入机制,避免资源闲置浪费;同时,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完善直接税体系,增强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只有充分发挥财政税收的综合效能,才能推动经济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行稳致远,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作者单位:龙门石窟研究院文物保管展示与文献资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