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3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饭圈”乱象治理策略之我见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刘逍 黄厚菊


互联网的兴起革新了传统社会中基于地缘与血缘的人际连接方式,以趣缘维系的具有特定关系模式的圈子成为网络空间的主要格局。其中,饭圈(一群热衷于支持、追随某个明星或偶像的粉丝所组成的娱乐社群)中构建的独特圈层格局催生出等级差距,等级差距导致粉丝对权力的追逐,由此引发特定圈层传播情境下的混乱现象。要从圈层格局到等距格局的理论构想,为粉丝群体突破圈层限制以孕育纵向生长的力量,团结多方的力量来打破单向度的束缚,助力网络社群生态朝着更为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一、圈层格局:饭圈乱象的生成

饭圈文化生态中,粉丝以情感为纽带开展互动,互动背后表现出秩序性与目的性。饭圈内部划分了等级严密的层级结构,导致趣缘饭圈的阶层分化,并进一步衍生出圈层交互异质、组织化层级严密、公共产品私有等外在表征。饭圈内部存在着一种以圈层为基础的严密等级结构,粉丝内部严格的等级划分导致权力与利益的不平等,引起粉丝的追逐与争夺。圈层交流封闭区隔是圈层聚居的主要特征,粉丝将自己类别化,自发将自己归属于特定圈层,在与饭圈粉丝群体以外的群体进行交流互动时自然地表现出排他亲我特质,进而导致群体信息接收单一且封闭。

饭圈圈层格局治理的困境是饭圈资本以数字商品生产为核心要素,通过向粉丝兜售周边商品以谋取超额利润。其中,资本作为主导力量,其生产与扩张过程有效遮蔽了饭圈内部权力的等级化配置真相,被粉丝赋予意义的数据符号倒转成为一种异己的力量,违背粉丝的本性成为束缚和压迫人的东西。饭圈在网络平台与娱乐资本的共谋下构建了逐渐清晰的身份认同,模糊了粉丝身份认同与政治认同的边界,最终产生对抗性行为。对抗性行为背后隐藏着对主流价值观的某些价值与特征的重塑,在对立的语境中为饭圈文化赋予了新的意义,形成与主流价值观对抗的表达方式。饭圈在技术赋权的同时也是一场隐形的剥削。饭圈就其理想形态来说意味着权力的倒转,粉丝通过饭圈拥有表达的权力,权力的行使让粉丝陷入赋权与去权的矛盾,成为资本增殖的手段。

二、等距格局:饭圈交往范式的转型

哈贝马斯在其《交往行动理论》一书中强调交往的理想情景是通过主体间的理性洽谈来实现交往主体之间的对称性,尝试用主体间的理性洽谈来代替劳动剥削。这种主体间的对称性强调人际交往以平等作为理想前提,因此饭圈交往主体间的非对称性值得注意。而等距格局为饭圈交往主体的不对称性向对称性进化提供了有益思考。社会科学领域等距格局的内涵是个体交往对象与周围相关对象交往时表现出的相对均等距离和相似互动模式的结构形态,指通过相等的间距创造出一种整齐、协调而又有序的人际交往效果。

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比较西方团体格局,创造性地提出了差序格局理论。等距格局的实质在于无论在娱乐还是工作中大致处于相对均衡的状态。其应用于社会交往范畴的内涵首先体现出平等性。等距格局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地位,尊重每个人的权利和自主性,而破圈”“出圈”“扩圈则是实现等距交往关系的方式。

三、饭圈乱象治理的实践路径

破圈是指打破原本互不关联的社群、领域或文化,使得原本属于不同圈层的人们可以互相沟通交流。对于饭圈来说,破圈意味着引导粉丝突破单纯围绕明星或娱乐人物形成的封闭圈层,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出圈通常用于描述文化圈层跨越界限、实现交流融合的现象。对于饭圈来说,出圈是指从原有的社群或领域中走出来,走出单一的、有限的交流范围,意味着要适配于主流文化,要将粉丝从原有局限的社交层面中解放出来,实现更为丰富的交流与互动。扩圈则是基于信息技术提供的海量知识与个性化思想空间。虽然网络社群内部交流日益频繁,但社群间的沟通效率并未因信息爆炸而显著提升。因此,拓展饭圈交流空间能够实现粉丝群体的跨圈交往与娱乐信息共享,打破圈层壁垒,构建多元互动模式。

不同的社会交往格局通过多样化的外在表现,诠释了社会交往方式的演变。从圈层格局向等距格局的转变,是饭圈交往模式的关键转型。依托互联网平台发展起来的圈层化传播现象改变了传统社会地缘、血缘的连接方式,以趣缘关系维系的具有特定关系模式的圈子成为网络空间的主要格局。饭圈中形成了以趣缘为中心的差序性等级结构与权力结构,从圈层格局让渡到等距格局能够打破信息传播的异质区隔,实现粉丝群体的等距交往关系。而破圈”“出圈”“扩圈既是实现等距交往的重要手段,又是饭圈生态优化的目标。构建等距格局能够使饭圈粉丝的交往回归均衡状态,避免组织成员走向极端化,有效纠正饭圈乱象。

基金项目:本文系保山市高校社科联项目数字资本异化饭圈青少年价值观的消解进路研究(批准号BGQN24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刘逍,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黄厚菊,昭通卫生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