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雅丽
一、智慧化背景下事业单位员工培训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1.培训内容与智慧化需求脱节
在智慧化转型加速的当下,事业单位培训内容的滞后性愈发明显。相关调研数据显示,78%的事业单位年度培训计划中,传统业务知识课程占比超过60%,而涉及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数字化管理等智慧化技术的课程不足15%。
2.培训技术手段应用不足
智慧化技术在事业单位培训中的应用仍处于浅层阶段。据《2024年中国事业单位培训数字化发展报告》,仅有32%的事业单位建立了自主运营的线上培训平台,且其中 65% 的平台仅具备基础的视频播放和资料下载功能。
3.培训评估与反馈机制不完善
现行培训评估体系存在严重缺陷,难以真实反映培训效果。多数事业单位凭借考试成绩与问卷调查方式,无法全面评估员工在实际工作中的能力提升。某教育部门的培训评估数据显示,理论考试通过率高达95%,但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培训所学知识的教师仅占38%。更关键的是,培训效果缺乏长效跟踪机制。例如,某水利勘测单位对员工进行无人机测绘技术培训后,未对员工在实际项目中的操作能力进行持续评估,导致部分员工虽通过考核却无法熟练应用技术,影响项目进度。反馈机制的缺失同样突出。例如,某市级设计院在培训结束后,仅通过匿名问卷收集反馈,且未对建议进行分类处理和针对性改进,致使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逐年下降,近三年培训满意度从72%降至 51%,造成培训资源的严重浪费。
二、智慧化背景下事业单位员工培训与发展体系的优化路径
1.构建智慧化培训平台
构建智慧化培训平台需以技术融合为核心,打造全流程数字化培训生态。在技术架构层面,可采用微服务架构整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确保平台的高扩展性与稳定性。在功能实现上,实时互动与协作功能可通过引入即时通讯技术和在线会议系统实现。
2.创新培训模式
第一,构建线上线下融合培训模式。线上线下融合培训模式需构建“双螺旋” 学习体系。线上阶段,可利用短视频、直播课程、虚拟实验室等形式提供碎片化学习资源。例如,某疾控中心针对基层防疫人员开展的培训,通过直播课程实时讲解最新防疫政策,结合虚拟实验室模拟病毒检测流程,使学员在手机端即可完成理论学习与操作演练。线下环节则注重实践与研讨,可采用工作坊、情景模拟、案例复盘等形式。例如,某税务部门在智慧税务系统操作培训中,线下组织 “办税服务厅实战演练”,让员工在模拟场景中处理复杂业务,由资深税务师现场指导纠错,使员工的实际业务处理能力提升 42%。
第二,构建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培训模式。VR/AR 技术在高风险、高精度岗位培训中具有显著优势。在消防领域,某消防支队利用 VR 技术构建 1:1 还原的火灾现场,包括建筑结构、火势蔓延、浓烟扩散等细节,消防员通过 VR 设备进行火场侦察、人员搜救等训练。相较于传统演练,此种演练的成本降低 60%,且可模拟超现实危险场景,提升应急能力。在医疗行业,AR 技术可辅助手术技能培训。例如,某三甲医院将 AR 眼镜与手术模拟系统结合,学员在操作时,AR 眼镜可实时显示解剖结构标注、手术步骤提示等信息,使复杂手术操作培训周期从 6 个月缩短至 3 个月,新手医生首次独立手术成功率提高 30%。
3.完善培训评估与反馈机制
第一,建立多元化评估体系。多元化评估体系需覆盖 “学—用—创”全链条。在学习阶段,除传统考试外,可采用知识图谱分析评估员工知识掌握程度。某科研院所利用知识图谱技术,将培训知识点构建成网络关系,通过分析员工答题情况,判断其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与薄弱环节。在应用阶段,可通过工作场景数据采集评估培训成果转化。例如,某政务服务大厅通过监控员工办理业务的时长、准确率、群众满意度等数据,量化评估“智慧政务系统操作”培训效果,发现经过培训的员工平均业务办理时长缩短22%,群众投诉率下降40%。创新维度评估则可采用项目制考核。例如。某设计院在进行BIM 技术培训后,组织员工开展实际项目设计竞赛,由行业专家、企业高管组成评审团,从技术应用创新性、方案可行性等维度打分,评选优秀案例进行推广,有效激发员工的创新应用能力。
第二,健全反馈机制。健全反馈机制需构建“收集—分析—改进”闭环。在收集环节,除传统问卷外,可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分析员工在培训社区的留言、讨论内容,提取有效建议。例如,某高校在教师培训后,通过分析论坛讨论帖,发现80%的教师希望增加《混合式教学实践》课程,学校据此调整后续培训计划。分析阶段可采用情感分析技术,判断员工对培训的态度倾向。例如,某医院对培训反馈进行情感分析,发现员工对“急救技能培训”的满意度较低,进一步调查发现是培训讲师教学方式枯燥,医院随即更换讲师并改进教学方法。
结论
在智慧化背景下,优化事业单位员工培训与发展体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通过构建智慧化培训平台、创新培训模式、完善评估反馈机制等优化路径,可以有效提升事业单位员工培训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增强员工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推动事业单位在智慧化时代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排灌事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