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07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长征遗址资源使思政网课“潮”起来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秦专松

思政课不能填鸭说教,不应曲高和寡。近年来,部分高校借助新媒体网络技术将长征遗址资源生动形象地引入思政网课教学中,使处在拔节孕穗期的大学生起来,使思政网课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长征遗址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红一、二、四方面军全体指战员在于都河沿、金沙江畔、雪山草地等长征路上坚定革命信念、克服艰苦环境、发扬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历史见证,将其科学合理、恰如其分地融入思政网课教学中,有助于教师充分利用长征遗址资源来增加课堂容量、弘扬长征精神、提升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强化思政网课教学的真实性和吸引力,使思政网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欢、社会满意的时代金课,使思政网课起来。

精神引领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三大主力红军在长征沿途各地用生命与热血演绎出一幕幕不怕艰险、不惧牺牲、艰苦奋斗的战争活剧,谱写出一首首顾全大局、与人民群众生死相依、英勇顽强的英雄赞歌。遍布祖国各个革命老区田间地头的长征遗址,其间蕴含着党和红军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初心和使命的事迹和精神,不仅对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过巨大的精神激励作用,对于今天的思政网课教学也具有推动教学改革、弘扬长征精神,使思政网课从天上回到人间的现实性精神引领价值。从无数红军将士在越激流、跨雪山、过草地的长征途中的英勇事迹中汲取对党忠诚、矢志奋斗、不负人民、顽强斗争、坚守理想、不忘初心的革命营养,从而深化思政网课的教学内容,把晦涩难懂的思政理论讲清、讲透,让大学生正确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让思政网课起来。将长征遗址资源及其所蕴含的革命精神与思政网课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发挥长征精神在思政网课教学中的精神引领作用,让精神引领起来,使大学生自觉接受红色教育,感受革命奋斗历程,从而提升大学生对思政网课的学习兴趣,使思政网课更加接地气、更加有人气,提升思政网课的育人实效性。

案例育人起来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在各革命根据地及长征沿线革命老区的田间地头留下了种类繁多、类型丰富、星罗棋布的长征遗址资源。仅以渝东南地区为例,当年红三军及红二军团在渝东南革命老区境内留下的红军驻地、烈士墓、红军标语、红军诗歌、红军人物活动及相关纪念地等为代表的各类长征遗址资源就多达80余处。遍布于川滇黔、湘鄂渝黔、川陕等多个革命老区的各类长征遗址资源中,既包含着《半条被子的温暖》《彝海结盟》《革命理想高于天》等彰显着党和红军战士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同甘共苦、顽强斗争、坚守理想的案例资源,又蕴藏有《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半截皮带的故事》《血战湘江》《死也要死在红军队伍中》《四渡赤水》《军需处长的故事》《老红军的故事》等反映红军战士为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不惜付出一切,显现出强大的思想觉悟力量和铁心跟党走的政治信仰的案例素材。这些长征遗址资源不仅丰富了思政网课教学的案例素材,还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处在拔节孕穗期的大学生体验红军长征时期举步维艰的峥嵘岁月,从而自觉地接受长征遗址资源中所蕴含的革命英模事迹的熏陶。此举形式新颖,具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育人价值,使大学生在长征遗址资源富集地的革命老区的人间烟火中、田间地头里真正地感受到思政网课的教育教学已经落了地、有了根。

渠道拓宽起来

在遍布全国各地的长征遗址资源中,可用于思政网课教学、增强思政网课立德树人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厚植革命历史底蕴的教学案例比比皆是。只要各高校特别是长征沿线革命老区的高校对其进行深入挖掘、整理运用,便可从多方面拓宽思政网课在实现铸魂育人过程中的载体与渠道,促使思政网课彰显新气象、实现新作为。例如,为进一步调动大学生对思政网课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高校可通过挖掘、提炼长征遗址资源及其所蕴含的崇高革命信仰和价值取向,建立能为思政网课教学提供正确、科学价值导向的长征遗址资源案例库,然后再通过长征故事展演、长征美术音乐作品创作、长征文化的剪纸设计或陶艺制作、长征歌曲传唱、长征文旅产品的开发设计等实践教学的载体形式,恰当地将长征遗址资源应用于思政网课教学之中;各高校可通过整合长征遗址中的图片、视频、文字等多元素材,将其转化为生动案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原本抽象的思政理论,通过具象化、场景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推动长征精神入脑入心。

(作者单位:重庆资源与环境保护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