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义容
摘要:思政与人力资源管理,都是现代国企必须要高度重视的,如何实现二者协同备受关注。本文主要是立足国企,对思政与人力资源的协同创新进行多层面探讨。
关键词:新时代;国企改革;思政;人力资源;协同创新
引言
国企是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关键支撑,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及人民幸福有着主导性影响。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是时代所需,而思想政治工作在其中具有基础性、根本性作用。扎实推进思政建设,有助于落实党的核心领导,增强国企全体员工的思想凝聚力与向心力。人力资源也是关系国企改革转型的重中之重,必须要强化思政与人力资源的协同创新,才能为国企改革注入强劲动力,助力其行稳致远。
一、思政与人力资源协同创新的重要性
市场经济环境下,各种新思想、新理念不断涌现,国有企业既迎来了改革发展的新机遇,又面临着诸多挑战。只有坚定不移抓好思政建设,才能推动党的改革发展政策落到实处,指导国企制定更加符合自身实际的改革发展策略,对维护干部员工队伍的稳定性都有很大帮助。人力资源管理并非简单的人员培训与人才引进,只有与思政工作深度融合,以思政工作为基础,才能使人力资源工作更贴合实际需求,增强员工的责任担当意识,激发员工积极投身国企建设的热情。聚焦思政与人力资源的协同创新,能够取得“1+1>2”的协同效应。
二、当前国企思政与人力资源协同存在的不足
1.动态跟进不够深刻
当前,部分国企对思政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协同重视程度不够,更多地停留在会议部署或者文件传达层面。两者的协同工作需要持续推进和深入落实,但国企在这方面缺乏动态调度与研判机制,导致二者协同容易脱节,难以实现深层次融合,甚至容易让员工产生协同工作不重要的误解。
2. 协同缺少有效支撑
思政与人力资源协同工作的推进,需要既懂思政工作又熟悉人力资源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支持。然而,不少国企缺乏这样的专业人才,导致协同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国企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涉及多种新技术、新知识的应用。但思政工作在理念和认知上相对保守,增加了两者协同的难度。此外,由于日常工作繁忙,国企难以常态化开展针对思政与人力资源协同的教育培训,使得协同工作缺乏实践指导。
3. 协同缺少实践根基
思政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对国企发展都至关重要,二者的协同不仅需要坚实的理论支撑,更要紧密结合国企改革发展、生产运营等实际需求,才能明确协同方向,增强协同创新的针对性、实效性。但就目前而言,二者的协同工作在一线实践方面投入不足,许多工作仅停留在理论规划层面,缺乏对国企一线生产实际情况的深入了解,容易导致协同工作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发挥对国企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新时代国企改革中思政与人力资源协同创新的基本策略
1.以动态跟进营造重视氛围
为确保思政与人力资源协同工作有效落实,国有企业需营造积极的工作氛围,凝聚各方力量。首先,国企要结合企业实际,制定详细的思政与人力资源协同实施方案,明确协同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流程,将会议和文件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其次,以国企改革发展目标为导向,定期对思政与人力资源协同情况进行调度和研判,深层次剖析协同中的问题情况,整合各部门、科室的资源和智慧,提高协同工作的成效。最后,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协同工作监测平台,实时跟踪员工思想动态与人力资源配置效能,实现动态优化。
2.以配套支持助力两者融合
一方面,以培养复合型人才队伍为目标,选拔既精通思政知识又具备相应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的人才,将他们优先安排到协同创新岗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思政与人力资源工作在更多领域实现优化整合。另一方面,国有企业要深刻认识改革发展和社会变革对协同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加强专题教育培训,将新政策、新理念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动态纳入培训内容,同时注重提升员工对人工智能、信息化等新技术的应用能力。
3.强化一线实践筑牢协同根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推进思政与人力资源协同创新上,既要抓好理论学习和宣传,又要与一线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在思政与人力资源协同工作中,要关注国企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实施情况,从协同角度剖析问题、分析现象、总结经验,收集更多的第一手数据资料,为思政与人力资源协同工作提供更多参考指导。同时,为加快协同创新进度,必须要坚定走好党的群众路线,充分调动干部员工和群众的积极性,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宣传协同工作的新理念、新方法,提高员工对协同工作的认可度和支持度。
结束语
对国企而言,应该充分认识到思政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协同创新的重要性,深层次剖析当前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优化措施,不断夯实协同工作基础。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国企在改革发展上走深走实,充分发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作者单位:四川发展城市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