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仁宇
山西四达酒业创始人、省级非遗传承人李全锁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李全锁,以四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匠心,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代州黄酒酿造技艺,在蒸汽锅炉与智能控温设备中重焕新生,更将“南绍北代,黄酒不赖”的民谚,从黄土高原传播到世界舞台的每一个角落。
一坛古酒:
从将军府邸到非遗工坊
公元前3世纪,雁门关的烽火台下,李牧将军府中飘散出的醇厚酒香,为代州黄酒埋下了千年的基因密码。宋代《酒名记》中“代州金波又琼酥”的记载,金代诗人“金波曾醉雁门州”的咏叹,以及明清商道上南来北往驼铃伴随的阵阵酒香,共同构筑起雁门金波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将这段跨越2500年的酿酒史诗续写至今的,正是年近七旬的省级非遗传承人李全锁。
“黍米必须选用雁门山阳坡的‘大红袍’,蒸煮火候全靠指尖测温——这套祖传手艺,我们已经传承了八十代。”在四达酒业的非遗工坊里,李全锁轻轻摩挲着出土的战国酒器残片,眼神中满是敬畏与自豪。这位被业界尊称为“活态酒史”的传承人,实实在在地承袭着将军府邸的酿酒精髓。
走进四达酒业的全透明化车间,曾经的传统大水缸已被智能控温发酵罐所取代。然而,当揭开罐体的那一刻,蒸腾的雾气中依然弥漫着与《齐民要术》记载一脉相承的浓郁黍米香气。“我们改良了8道关键工艺,但代州的水土始终是这坛酒的灵魂。”李全锁抚摸着自主研发的蒸汽煎酒设备,深情地说。这位身兼“全国乡村工匠”“技能大师”等多重荣誉的传承人,巧妙地运用现代科技重新解构古法酿造:电锅蒸煮实现精准控温,180天超长发酵提升酒的醇厚口感,地窖陈贮赋予其时光沉淀的柔顺。当压滤机替代传统吊包,半自动灌装线接过手工坛装的接力棒,产能从最初的百吨跃升至如今的4000吨。而检测报告显示,酒体氨基酸含量相较传统工艺提升了23%,真正做到了“古法今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一味新生:
科技赋能下的风味革命
“黄酒不应只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它必须在当代人的味蕾上绽放光彩。”在天津科技大学的实验室里,李全锁与食品工程专家们反复调试的,不仅仅是糖度与酸度的完美比例,更是一场北派黄酒的品质革新之旅。他首创的“黍米+红枣+绿豆”三角配方,在保留地域特色风味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两种食药同源的神秘成分;开发的藜麦、苦荞等功能性黄酒系列,精准对接现代人的亚健康调理需求,让古老的黄酒饮品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
在2024年中国特色农产品博览会上,雁门金波旗下的“汉宫玉液”凭借独特的风味与品质,一举斩获金奖。国家级评酒大师给出了这样的鉴评:“酒色金珀透亮,黍香与枣蜜香气交织缠绵,酸甜平衡恰似雁门绚丽的秋色。”而在马来西亚客商的订单中,定制款低糖干型黄酒更是改写了“北方无干黄”的历史。从涵盖七大类四十余个品种的丰富产品矩阵,到抖音平台“知名品牌”的流量认证,李全锁用一次次的创新实践证明:传统非遗不仅能够在新时代存活下来,更能活得精彩绝伦。
一份使命:
文化IP的全球化表达
在代县黄酒文化节上,游客们跟着非遗演艺团队学唱李全锁创作的民谣时,或许很难想象,这位戴着老花镜、认真研究电商直播的老匠人,早已构建起一套完整的文化输出体系。他主编的《掀起你的红盖头》《话说黄酒》成为行业经典教科书,正在编撰的《代州黄酒简史》更是被列入山西省重点出版项目;那句经专业评估价值超10亿的“南绍北代”品牌口号,连同“黄酒文创体验馆”“代州酒肆”等沉浸式文旅项目,正将黄酒文化转化为可体验、易传播的当代文化符号。
在2023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品牌展区,雁门金波与北京烤鸭一同作为中国特色品牌展示。李全锁在展台前向国际客商讲述的故事里,既有舜帝用代州酒祭祀北岳的古老传说,也有四达酒业通过欧盟标准认证的现代篇章。“我们要让世界知道,中国黄酒不只有绍兴,还有代州的金波玉液。”如今,在吉隆坡的超市货架上,雁门金波与葡萄酒并肩陈列;纽约中餐馆的菜单里,“黄酒焖肉”已成为招牌菜品——这正是李全锁“让全世界爱上代州黄酒”愿景的生动写照。
一种未来:
北派黄酒的时代答卷
站在新建的万吨级智能酿造基地规划图前,李全锁的目光越过一望无际的黍米田,投向更加广阔的未来。他悉心培养的4位非遗徒弟如今已能独当一面,与高校共建的“技能大师工作室”正源源不断地培养新一代“酒博士”;他牵头制定的《代州黄酒》团体标准,为整个产业树立起品质标杆;正在申报的“北方黄酒之都”项目,将整合11家酒企形成强大的产业集群……
从手工作坊发展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从地方特产晋升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雁门金波的华丽蜕变,正是中国传统非遗在当代成功转型的生动缩影。当李全锁在抖音直播间亲自演示古法榨酒时,镜头内外,历史与当下、坚守与创新、地域与世界的界限正逐渐消融。这或许就是非遗活态传承的真谛:既要有将吊包改为压滤机的创新魄力,也要保持“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文化定力;既要让黄酒登上国际航班,走向世界舞台,也要让它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成为烟火气息中一抹独特的醇香。
在李全锁用半生心血酿造的这坛金波里,我们品味到的不仅是“酸甜适口”的北派风味,更是一个古老行业在时代浪潮中的智慧沉淀——那是对传统的敬畏之心,对创新的无限热情以及对“让文化遗产活在当下”的执着坚守。这或许就是雁门金波为中国非遗传承交出的最完美答卷:以科技唤醒古老技艺,用文化赋能产业振兴,让一坛黄酒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独特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