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7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初探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徐云

摘要:21世纪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核心素养作为个体适应未来社会、实现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涵盖了认知、情感、社会等多个维度,是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而课堂导入作为教学活动的首要环节,其成功与否直接关系整堂课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精心设计的导入,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探索未知的热情,为后续的知识学习奠定良好的情感与认知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课堂导入

利用问题情境进行导入

在初中数学课上,理论更抽象,逻辑要求更强,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尚在发展阶段,这使得他们无法理解许多抽象的知识。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精细的课堂教学方法,正确引导学生快速掌握知识。问题情境的导入法能够将复杂的数学理论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使抽象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便于学生把握知识全貌,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其主动探索。例如,在教授“数轴”时,教师可先创设一个情境,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在导入数轴的三个要素时,教师拿出一把尺子提问:“同学们,拿出你们在学习中经常使用的尺子,仔细观察,哪里表示的数值更大?”学生们观察尺子,对问题产生兴趣,并积极探索老师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抽象的知识得以可视化呈现,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究,从而快速掌握知识要点。

利用游戏进行导入

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让他们在游戏中主动思考和探索数学规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的乐趣。例如,“因式分解”是中学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它是将一个代数式写成若干个因式相乘的形式。提公因式法是因式分解的常用方法之一,其关键是寻找出代数式中的公因式。教学时,教师可通过设计一种游戏引入因式分解和提公因式的概念:假设学生是侦探,需要破解一个由数字和字母组成的密码,从而拯救被绑架的人质。学生需要找出密码中的公因式并提取出来,才能得到正确密码。通过参与这一游戏,学生运用观察和分析能力,在破解密码的过程中掌握因式分解和提公因式的方法。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课堂导入来完成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新课开始前专注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要丰富课堂导入方式、创设恰当教学情境、合理分配导入实践以及加强师生教学互动,真正实现课堂导入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邓建平.初中数学课堂导入设计的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307):90-92.

(作者单位:东莞市万江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