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26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破局·成长·突围 ——大学生创业的黄金时代与行动密码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冀晓岚

 

一、突破“稳定执念”:人生选项不止一条轨道

“考公考研考编”成为集体潜意识的当下,超过68%的应届毕业生将人生押注在“体制内上岸”的独木桥上。这种选择背后的“确定性崇拜”,折射出社会对风险的过度规避。但数据显示,2023年公务员报考竞争比达70:1,考研录取率不足25%,多数人注定成为分母。与其在拥挤赛道上内卷,不如将视野投向更广阔的天地。00后创业者张天翼的经历颇具启示:放弃保研资格后,他创建的校园知识共享平台已估值过亿。当ChatGPT重构全球产业格局,Web3.0重塑商业形态,这个时代真正稀缺的,不是循规蹈矩的执行者,而是敢于破局的创新者。

 

二、低成本创业启示录:小切口撬动大市场

案例一:李思雨的“校园剧本杀生态圈”

上海交大硕士李思雨以3000元启动资金,将废弃实验室改造成剧本杀场馆。通过自主研发校园题材剧本、招募学生DM(主持人)、引入学分激励机制,构建起覆盖剧本创作、场景设计、教育培训的完整生态。运营首年即实现盈利,并与12所高校达成IP授权合作,验证了“轻资产+文化创意”模式的可行性。

案例二:王浩的AI代运营服务商”

南大计算机系王浩团队开发出智能客服系统“云小助”,专为中小微企业提供24小时客服解决方案。利用GPT-3.5接口二次开发,结合行业知识库训练,在保留90%人工客服质量前提下,成本降低80%。从宿舍创业到服务3000+企业,他们证明技术赋能可以突破资源壁垒。该案例入选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案例库”,展现科技创业的爆发力。

 

三、行动指南:四维突破法则

1.政策杠杆。深度利用“大学生创业扶持计划”,如10万元免息贷款、税收“三免两减半”等红利。杭州某团队通过申报“雏鹰计划”,获得50万元启动资金及免费办公场地。

2.资源拼图。构建“校园资源网络”,整合实验室设备、教授智库、校友渠道。清华“清创联盟”已促成127个跨学科创业项目落地。

3.最小可行性验证。采用“地摊经济”试错法,西南财大“校园美甲车”项目通过7天快闪店完成市场需求验证,单日最高营收破万元。

4.数字基建赋能。借助抖音小店、微信生态、ChatGPT等工具,将运营成本压缩至传统模式的1/5。某跨境电商团队仅用3部手机,实现月均20万跨境订单。

结语:在液态现代性中锻造韧性

“铁饭碗”逐渐被算法解构,真正的安全感源于创造价值的能力。这不是鼓吹盲目冒险,而是呼唤理性突围——在试错成本最低的年纪,用可控风险换取无限可能。那些在宿舍敲打代码的身影,在夜市摆摊的年轻面孔,正在重构商业文明的DNA。他们或许会跌倒,但跌倒的姿势里,藏着站立时看不见的星空。

(作者单位:山西大同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