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韦跃
步入新时代,多种社会思潮涌动,价值观念也日益多元分化,一定程度上模糊了部分党员和群众的思想信仰,不仅催生了文化价值诉求的多样性,也影响着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思想基础与党的意识形态导向功能。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形成的精神文化结晶,它承载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具有超越时空的独特魅力和当代价值,其以强大的引领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推动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以红色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直面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保持政治定力,在当下极为重要。
一、红色文化的历史背景
近代以来,中国日益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饱受欺辱,国家发展举步维艰。民族存亡之际,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开辟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道路。他立足国情,梳理历史脉络;结合实践,反复总结经验,提出一系列革命与建设时期的重要理论与方略,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红色文化。新中国成立以后,红色文化在传承和发展中深入民心,并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了适应时代、极大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在长期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二、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意识形态呈现出多样性特征,这给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带来了风险和挑战。文化差异和价值观念的碰撞可能导致社会思潮冲突,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斗争变得更加显性和激烈。另外,网络媒体的使用普及致使各类意识形态传播途径更加广泛,这不仅增强了意识形态领域的竞争和对抗,也扩大了意识形态安全的风险。
西方意识形态往往以所谓的“自由”“民主”掩饰其只为满足个人私欲的本质,以“糖衣炮弹”包装其霸权实质。他们将个别国家或某种社会的价值观冒充为全人类的价值观,无视不同价值观的差异是人类文明多样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无视不同文化、不同文明的包容并蓄、和谐共生是时代发展的潮流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这对我们保持政治定力,是一个极大挑战。
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看,网络媒体的使用普及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就是守护国家的主权和政权。随着社会主义中国的蓬勃发展,一些带着极强意识形态偏见的敌对势力开始想方设法歪曲事实,他们利用网络媒体操控一些敏感话题的舆论走向,由个人问题逐步上升到社会矛盾问题,由正常的经济发展、社会活动上升到政治问题。网络群体以年轻人为主,但多数青少年客观看待问题和理性分析的能力相对较弱,易受错误思潮的影响而情绪波动。对此,我们不能等闲视之。
三、从“红色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在当前复杂严峻的斗争形势下,世界格局巨变,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抬头。面对敌对势力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只有从政治定力中坚守精神高地,从历史斗争中汲取经验,从光荣传统中集聚力量,从红色文化中激发动力,始终高举理想信念的伟大旗帜,把红色文化一代代传下去,抵御名和利的诱惑,民族复兴的重任才能获得精神支撑。
许多人投身革命之初,对革命的概念很模糊,但他们从保家卫国、牺牲奉献的实际行动中,从切身感受战争的残酷环境中,逐步明白他们为之献身的共产主义事业的伟大意义。于是,他们有了改变命运的勇气,有了凛然赴死的血性,有了追求信仰的自觉。左权将军的《最后一封家书》中句句是思家,却行行是忠诚,他以实践诠释了信仰大于生命。他把对党和祖国事业的无限忠诚融进血液之中,以生命托举起永不磨灭的红色精神,以脊梁支撑起坚定不移的政治信仰。正是有千千万万个“左权”始终坚信“舍小我,成大我”的革命信仰,中国人的脊梁才得以挺直。2020年6月15日,在中印边境加勒万河谷地区,印军公然越线挑衅,中印双方发生激烈的肢体冲突,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为守国土,壮烈牺牲。“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是这一代红色文化传承者交出的时代答卷,“大好河山,寸土不让”是红色血脉赓续的实践证明。
现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内面临的风险挑战与时代机遇前所未有,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也变得更为复杂多样。只有在与历史承续、与时代同频、与国家共振、与人民共情、与未来互通的实践中,不断挖掘和阐释红色精神并从中汲取思想精华,推动民族精神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构筑精神大厦,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源源不断地提供磅礴精神动力。
四、红色文化在政治领域中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红色文化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凝聚精神伟力、促进思想共振、激发情感共鸣、引导强化文化自信和道路认同、推动和谐社会发展等巨大价值意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红色文化传承着爱国主义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激励中华民族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自觉吸收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养分,时刻保持政治定力,既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题中之义,更是应时代之需,提升大局意识,为不断强化爱国精神蓄电充能的重要手段。面对世界难题愈发复杂,时代之问亟需适应答案,外部环境动荡频发,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我们还有许多“高山”需要跨越,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坚定文化自信,从红色文化中汲取智慧,从红色精神中感受精神力量,从红色基因中传承政治信仰。
(作者系湖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