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院长、教授 王川
从人生哲学来说,宽窄源心,以自我来把握宽窄的度;
从政治哲学来说,宽窄由势,由时代形势决定空间的大小;从实践哲学来说,宽窄由人,心与时代的互动,就可以创造小空间的大智慧,大格局下的多层次意境。
“宽窄”作为哲学范畴,可以有很多解释。它是一种空间概念,中国哲学有一个智慧的地方,即空间观念也是时间观念,这种时空转换的中国智慧,可说是无处不在,所以宽窄也是一种时间概念。
我是研究中国史的,在抗战问题上,国共两党的领袖蒋介石、毛泽东先后提出过“持久战”。尤其是毛主席当年提出抗战是持久战,从哲学上讲,就是以时间换空间,积一时的众多小胜变为空间格局上的大转变。这与1934年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长征,主动选择战略性的空间转移,以空间等待时间,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宽窄哲学就是一种中国智慧,是打通时间和空间观念的人生哲学、政治哲学和实践哲学。类似的历史事例,举不胜举,或许可以归纳为“宽窄史学”。
我从三个层面,将“宽窄”范畴归结为三句话:从人生哲学来说,宽窄源心,以自我来把握宽窄的度;从政治哲学来说,宽窄由势,由时代形势决定空间的大小;从实践哲学来说,宽窄由人,心与时代的互动,就可以创造小空间的大智慧、大格局下的多层次意境。
一、宽窄源心
人生在世,有两个度需要平衡,即空间的度和时间的度。有的人喜欢空间大一些,社会格局宽一点,但是时间上就要“窄”一些,就要忙一点,例如政治家、企业家都只能在空间上要极力追求宏大叙述,个人享受时间、境遇安排、家人团聚等,就可以退居其次。有的人喜欢自在一点,闲云野鹤,梅妻鹤子,喜欢“宅”在家,时间上“宽”一点,就自然喜欢在小空间中摆弄精致的追求。例如,某些钻入了象牙塔的学者,满足于一杯清茶察古今,三尺书桌写天地。蜀派园林师傅们在盆景空间中巧夺天空,都是在空间的窄小处释放时间之“宽”,追求空间之美,即四川省社科院李后强书记提到的空间美学。人的哲学和价值观,本质上就是在时间、空间上将这两个度协调好,平衡好,选择好,所以说宽窄由心,是一种精深的人生哲学。
二、宽窄由势
四川的天府文化、巴蜀文化与宽窄哲学很有关系。抗战时期的四川,承清代疆域,有120多个县,地方还是那么大,从中国的整个大格局来说,四川是“窄”的。但是,这个“窄”四川,却承接了“宽”的中国。接纳了由全国各地来的各种有识之士和爱国者,特别是接纳了内迁的中东部高校48所,占整个内迁高校的63%,华西坝著名的“五大学”,被国际友人称为“Big Five”。可以说当时宽的中国需要窄的四川来承担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使命,这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四川深厚的底蕴,包括自然资源底蕴,文化底蕴和中华民族必胜的心理底蕴。所以宽窄由势,不是说时代背景决定了一切,也不是说宽的就比窄得好,而是要看到宽窄在不同的历史情境下有不同的作用,把握好这个势,就能够充分利用宽、窄的不同历史和社会价值。
三、宽窄在人
由以上两点出发,我就思考宽窄哲学的第三层意义,即从实践的角度来讲,提出:宽窄在人。
这是什么意思呢?任何空间都是有限的,但是如何让身处于其中的人在固定的空间中品位更多的味道,更丰富的内涵,那就是窄中之宽了,是个人境界中的大世界。同样,每个人的闲暇时间就那么多,特别是教育家、企业家、领导干部这些精英群体,如何在窄时间中体会大格局,那就必然要从味道的想象力和劲道的多层次来让自己慢下来,宽裕起来,能够全方位地考虑各种层面的因素和博弈。
所以我总结的宽窄之道,内涵有三句话:宽窄源心,宽窄由势,宽窄在人。
最后,我要指出,“宽窄”范畴,是纯粹的中国范畴,与我研究和倡导的“茶马古道”类似,是中国人提出的概念。在国家大力提倡建立中国特色的中国话语时,研究“宽窄”范畴,就是在中国学术界讲中国话,我们要不断深化研究,维持一定的热度,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