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8月31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话说宽窄哲学定位与建构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文兴吾

1.jpg

  第一,宽窄哲学是认识论,是人生哲学、生活哲学,而不是本体论。

  第二,宽窄哲学体系应该如何建构。

  第三,宽窄哲学在现实中的运用。

  宽窄是相对概念,也是对立概念。基于对立与统一思维,我着重谈一下发展宽窄哲学的定位问题,这是一个“窄”的问题。我谈三点:第一,宽窄哲学是认识论,是人生哲学、生活哲学,而不是本体论。第二,宽窄哲学体系应该如何建构。第三,宽窄哲学在现实中的运用。

  第一,世上本无宽窄,宽窄是人的认识产生的相对概念。宽窄哲学不是本体论,而是认识论。既不能像黑格尔哲学“有、无、变”“质、量、度”那样演绎展开,也不能像《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那样演绎展开,不能像阴阳相生相克那样展开。中国的“道”“阴阳”都缺乏定义,处于浓厚的“原始思维”状态。

  第二,宽窄哲学不能直接运用概念或范畴进行演绎论证或推理,那么,宽窄哲学体系应该如何构建呢?答案是通过讲宽窄哲学故事来构建。历史上,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玻尔的“互补哲学”,就是通过讲世间万物的存在与演变以“生命的冲动”或“对立面的互补(合二为一)”为基础的“故事”而构建起来的。柏格森还因其哲学著作《创造进化论》,获得1928年诺贝尔文学奖。

  宽窄哲学“故事”演绎大致如下。自然:天、地,天宽地窄,地球只是“沧海一粟”。人生:生、死,生与死之间是生活。人类进化的实现,社会进步的过程,可用“宽、窄”理念来讲述:既是由宽到窄,也是由窄到宽。社会实践:交往、生产。人类社会要存在,首先必须生产,而生产是社会交往下的生产。人类交往、生产既是由宽到窄,也是由窄到宽。个人的社会实践,也存在宽窄互补、宽窄有度的问题。宽窄哲学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实践唯物主义哲学指导下的一种生活哲学,包含“宽窄互补原理”“宽窄有度原理”。

  第三,在运用方面,“宽窄”文化的核心理念是“正直豁达、智慧精微”。正直是做人之原则:正直是宽窄的高度,是有勇气坚持自己的信念;豁达是宽窄的广度,是一种大度和宽容,是一种博大的胸怀,洒脱的态度。智慧是宽窄的深度,是方法论,是能够根据环境形势的变化抱以积极的态度,懂得顺势而为,趁势而上。精微是精细微妙,是力求精益求精、尽善尽美、是一种全力以赴的奋进状态。更白话的诠释应是:鼓励、激励人们“心胸要宽,做事要窄”(心胸不宽,不能创新闯关;做事不窄,没有工匠精神)。与此相关的社会运用是当今教育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宽窄互补”“宽窄有度”问题,社会需要“T”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