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企业应该干什么,怎么干?
■ 郜春海 北京交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当前存在着几个大的问题:一是采购成本确实很昂贵;二是售后服务比较困难;三是中国人不会买东西。在这个过程中,全国城镇化、轨道交通发展非常迅速。北京现在是一天一个亿在修地铁,一年360亿,5年以后就1000多亿了,有多少产业是我们自己形成的?能不能抓住现在大规模的建设把我们的产业发展起来?这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或者是作为行业或者产业应该做的事情。
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影响了国家的战略安全。很多人问我核心技术到底是什么?核心技术难点怎么去攻克?现在很多东西创新很难,从控制系统来说确实很复杂。第一是基于复杂多元参数的控制系统。比如,地铁列车两个车在跑,从乘客角度来说希望车来得越快越好,密度越来越小,现在三分钟变成两分钟。那么在如此高的密度下,如何保证安全?第二,国内做的所有地铁基本上都是自动驾驶,从控制角度来说自动控制系统大脑和神经是一个大的系统,任何一个环节,像人一样,扎一个手指都能感应到。所以,任何一个环节的故障都会影响到整个地铁。但是如何保证这样的系统在全生命周期内是安全可靠的。对于复杂的系统,我们做自主创新不能在家里闭门造车,自主创新是有方法论的。什么叫系统论和风险论?最难得的是做出来这套敢用。我们现在在做自主创新,很多时候是实现了功能化。问题是怎么样保证可靠性、可用性、安全性,各个系统怎么把风险控制住?咱们吃饭要吃中餐,各种口味都有,但是做产业要学麦当劳、肯德基。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强调做工程技术领域的核心技术,一定要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在前期要把所有的系统基本想明白。我们说的是设计出来,这个难度确实很大,我们很多是现在水平不够就摸着来,但是这个东西到后面基本做不成了,失败的很多。
第三就是强调风险。不管做什么事情,做之前把所有风险都找到,做的过程中把每个风险控制住,这个事情基本能做成。自主创新一定要跟国际合作相结合。现在做的一些企业大多都在说做国际化,我问他你做了什么工作?他们说不出来,或者说参与了国际招投标,走向了国际市场;我问他凭什么?所以一定要按照国际的需求去做。我们参与需求和标准,拿这个需求标准做出来的东西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社会。
不同的阶段,作为一个产业链,作为一个核心技术如何落地,一定要具体的时候由具体的角色来承担。协同创新有三个主要要素:第一,要求各个参与方要有共同的目标;第二,各方最佳优势合作起来能创造额外的附加值(两家合作一定是1+1大于2);第三,对于大于的部分,怎么样通过一套机制共同享受这样的收益?现在很多合作,最后肯定是有损于其中的一方,包括知识产权等等各方面的制度不够完善,这方面需要政府去做一些工作。
作为自主创新,更主要的要形成一个自主创新的文化。第一,要想做自主创新,必须得尊重质量,尊重安全;第二,自主创新要有方法和路径;第三,自主创新要有一定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