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1月03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人当“立木南门”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杨潮江

  

  小康社会必定是诚信社会,这是毋容置疑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诚信”越来越显得重要,我们要大力推动全社会诚信度的进一步提升。“诚信为本”已成为我们人生观、价值观的一项重要内容。诚是对待自己,信是对待别人,这是一个最起码的做人道德标准,也是对人、对团队、对社会一般的要求和基本原则,更是人们争取个人成功,与同事坦诚合作、互相信任的基础。“诚实守信”,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的共识,有“诚”则成,无“信”则败,古今中外不乏其例。“商鞅变法”的成功实现,就是以“诚信”为开端的,成为我国历史上“言必行,行必果”的一个典型范例。

  商鞅,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极有创新意识的改革家。商鞅少时好刑名之学,得知秦孝公“求贤”的消息后,欣然来到了秦国,经人引见先后多次向秦孝公阐述自己富国图强之策,得到秦孝公的重用,被委任为左庶长,是最具实权的大臣。商鞅虽然已掌握了秦国的军政大权,但要推行自己的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对于他一个“初来乍到”的“外臣”来说谈何容易,除要力挫保守势力的极力阻挠外,更要“取信于民”,得到老百姓的认可与支持。于是,商鞅使出了一招,拿来一个三丈长的木桩立放在国都南门处,张贴公告,当众宣布谁将其搬到北门奖赏十金。“如此小事儿,赏金就这般之高?”众多的围观者不解其真意之所在,纷纷议论道:这是在耍弄咱老百姓……大家观望着,等待着出现什么场面。商鞅看无人响应,就又将赏金增至五十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一壮汉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走上前来扛起木桩,很轻松地就将其搬到了北门,商鞅当即兑现奖赏五十金。壮汉欣喜地笑了,众人无不对商鞅“言而有信”的诚信做法所叹服。此事轰动了整个国都,老百姓都相信商鞅的话,认为他说话算数。“取信于民”为“商鞅变法”赢得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和社会环境。公元前359年和公元前350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两次公布了新法,实施变革,使秦国的面貌焕然一新,一跃成为“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的强国,出现了“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的大好局面,为后来秦始皇消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诚信是人立身处世的根本,人格魅力的体现,诚信是成就事业、获取成功的前提。一个“人物”不讲信义,做“一锤子买卖”,可能得逞一事,获取一时蝇头小利,但从长远看,决不可能有大的作为,成就一世伟业,还会成为被人唾弃、“戳断脊梁骨”的“缺德小人”。更可悲的是,失信不仅损人不利己,更使国家和企业形象及经济造成重大损失。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每年我国因为失信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5855亿元人民币,其中因为制假售假、产品质量失信的经济损失就达2000多亿元。这都是“诚信匮乏”在作怪。面对如此触目惊心的巨额数字,我们的良知告诉我们,人当立木南门。

  (作者单位:河南中烟许昌卷烟厂党委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