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09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提高罗平“生态天香”优质烟叶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有效供给能力的探讨(一)

  □ 窦友波 杨光宇 王稼良

  

  卷烟上水平、原料要先行;原料保障上水平、结构要优化。随着“532”、“461”知名品牌的快速发展,烟叶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总量供过于求和结构供不应求的矛盾日益突出,优质烟叶有效供给已成为制约“卷烟上水平”的最大瓶颈。国家烟草专卖局姜成康局长指出:“今后几年烟叶计划安排,重点放在结构平衡上,下力气解决好等级结构和地区结构平衡问题,实现当年烟叶供给总量与需求相平衡、上等烟叶和优质烟区烟叶供给与需求相平衡。”何泽华副局长强调,为解决原料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必须坚持总量控制、综合平衡、主攻质量、优化结构,提升原料保障能力。因此,罗平作为以“生态天香”闻名的烟叶主产区之一,提高“生态天香”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提升罗平烟叶市场竞争力已成为客观的必然的选择。

  一、优化结构的内涵是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的思想基础

  当前,全国烟叶原料保障面临着重大考验,一方面是烟叶供应量大于消耗量,烟叶总量压力将长期存在;另一方面是上等烟、中部烟供不应求,低次等烟供大于求,烟叶结构矛盾突出。国家烟草专卖局姜成康局长多次指出,保障知名品牌烟叶原料的有效供给是实现“卷烟上水平”战略任务的迫切需要。“十二五”期间,国家局烟草专卖实行“控制总量、适度从紧”的政策,年烤烟种植收购计划控制在4800万担左右。在收购总量增长空间有限的前提下,在卷烟工业企业上等烟需求比重逐年攀升的情况下,仅仅依靠规模扩张支撑发展的方式将难以为继。着力转变烟叶发展方式,突出生产组织方式和专业化服务体系“两大创新”,高水平谋划、高标准实施、高质量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实施天香工程和沃土工程“两项工程”,扎实开展“三化”建设和基地单元建设,不断提高烟叶生产综合能力和烟叶生产技术到位率,正确处理好总量与质量的关系、总量与结构的关系、优化结构与烟农增收的关系,将优化结构工作与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水源工程建设、庄园建设、GAP管理、科技措施落实、风险防范机制建设、烟叶收购管理等各项工作有机结合,把优化结构工作的理念植根于广大干部职工和烟农心中,内固于心,外化为行,才能打牢优化结构工作的思想基础,确保优化结构工作做细做实做出成效。

  二、强化组织领导是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的根本保证

  实践证明,凡是领导到位、基层组织积极参与的工作都能得到较好的落实。优化烟叶结构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技术性高、工作要求细、操作难度大、利益关系复杂,更加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基层干部的积极参与。一是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按照“两线五级”的组织体系,全面推行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挂钩联系的工作制度,乡镇领导、烟叶站站长挂钩联系到村委会,乡镇工作人员、烟叶站职工挂钩联系到片,明确责任主体和职责,把工作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村委会、到自然村、社,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抓好宣传培训。优化烟叶等级结构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广大干部职工是否能够严格管理,取决于广大烟农是否能够规范操作。要利用各种新闻媒体、手机短信、烟草E通 、告烟农通知书、张贴告示、召开群众会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宣传烟叶生产收购政策、优化结构的做法和典型,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优化烟叶结构的浓厚氛围。要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与烟农一起算好经济账,使烟农真正认识到优化烟叶等级结构带来的好处和利益,促进烟农从被动执行向自觉行动转变,赢得广大烟农的支持。同时,要多种形式开展培训,要拓展培训内容,既要讲政策形势,又要讲技术措施,还要讲具体操作,做到政策讲清、技术讲透、操作讲细。政策要讲清优化烟叶结构工作的目的意义及给烟农、工业、政府带来的好处;技术要围绕提高田间生产技术管理水平,重点培训壮苗深栽、揭膜管理、封顶留叶、成熟采收、科学烘烤、病虫害防治等环节的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要详细阐述不适用烟叶田间处理的责任主体、处理标准、处理步骤、处理方式及补贴资金管理办法等内容。三是严格监督考核。全面落实“包保责任制”,强化工作落实,细化考核内容,形成一套到乡(镇)、到服务协会、到烟叶站、到村、到职工、到烟农的检查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与责任人挂钩。对工作实施效果好的给予奖励,对政策把握不准、措施执行不力、达不到目标任务的进行问责或经济处罚。

  三、烟叶标准化生产是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优化烟叶等级结构,就是综合应用政策、科技、农艺、经济等措施,把卷烟工业不需要、不适用的鲜烟叶消化处理在田间,达到提高上等烟叶、中部烟叶比例及增加烟农收入的目的。求木之长,固其根本。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技术到位率,种植面积实、烟株长势好是优化结构工作的前提和根本。要围绕“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的目标,紧扣特色优质烟叶主线,实施沃土工程和天香工程。一要优化生产布局。按照三年轮作的要求,在稳定基本烟田的基础上,逐渐实现“地烟向田烟转移、坡地向平地转移、无水地块向有水地块转移”三个转移。二是抓好壮苗培育。严格按照《烤烟漂浮育苗技术规程》的要求,强化技术培训,落实技术措施,抓好温湿度、水肥管理、定苗、剪叶、炼苗等关键环节,重点把好定苗环节,确保培育出适龄、充足、整齐、健壮的烟苗供大田移栽。三要强化节令意识,抓好最佳节令移栽。最佳节令移栽是不花钱的科技,最佳节令移栽能充分利用5-7月雨热同步且雨量充沛的自然资源,有效避开8月后期的低温冷害。按照5月10日前基本完全移栽的要求,全面推行机收、机耕、机起垄、机移栽、机覆膜等机械化作业,缩短整地理墒的周期,为最佳节令移栽争取时间。同时,实施油菜秸秆还田和施用高温腐熟农家肥。四是做好以揭膜提沟培土为中心的中耕管理。将揭膜提沟培土工作与田间消化处理不适用鲜烟叶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安排平衡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各项工作,确保烟株清秀、整齐、均一。五是适时封顶,合理留叶。通过科学合理地改变打顶时间、打顶高度和留叶数,优化烟叶等级结构,提高烟叶品质。田烟在摘除3片不适用烟叶后、烟株留叶数22片左右,地烟在摘除3片不适用烟叶后、烟株留叶数20片左右。六是成熟采收,科学烘烤。为了提高下部叶的质量和上部叶的可用性,在成熟采收时严格执行成熟采收标准,全面实行成熟采收“看守制”、“准烤证制”和“锁长制”,坚持“下部叶适时早收,中部叶成熟稳收,上部叶充分成熟采收”的原则,杜绝抢青采烤现象。同时,充分发挥密集烤房自动控制的设备优势和烘烤专职技术人员的技术优势,坚持分类编烟,合理装烟,按密集烤房烘烤工艺进行烘烤,确保烟叶烤黄、烤干、烤香,减少烘烤不当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