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03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从榆林学生乳糖不耐症透视教育“短板”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高子川

  

  据报道,4月22日,陕西榆林市榆阳区鱼河镇中心小学的小学生因早晨空腹饮用蒙牛学生奶而有多名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该校校长庞国怀受访时曾证实,纯牛奶第一次发放学生”(据《新京报》);23日9时,出现不适的学生全部出院;26日,榆林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宣布,根据榆林市疾病控制中心和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出具的检验报告:牛奶未检出致病病菌,蒙牛学生奶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也就是说,牛奶本身没问题,部分学生出现不适症状是因为首次饮奶出现乳糖不耐症,空腹饮用更加重了这一后果。

  事情本身似乎没有太多的曲折,却折射出中国教育的短板。首先,我们要同情这些第一次喝牛奶的孩子。延安、榆林这些红色老区,曾经养育过无数老一辈革命家,如今却不幸滞后,以至那里的大多数“小皇帝们”此前竟然连牛奶的面都没见过,当然更不知道所谓“乳糖不耐受”了,不仅孩子们不知道,甚至连大人们都不知道……现在好不容易喝上了,与牛奶“第一次亲密接触”了,居然因为肠胃不适而酿出祸端。

  其次,我们要反思全社会的基础教育。据报道,“事发的鱼河镇中心小学共971名小学生。记者从榆阳区药监局获悉,22日晨,牛奶由学校后勤管理人员统一发放到各班,共发放纯牛奶学生奶699袋,其中,50人未饮用,649名学生空腹饮用,没有饮食其他饮料或食物”。第一次喝牛奶要提防乳糖不耐受,空腹不宜饮用牛奶,这样两个基本常识,不仅学生不知,学校的老师不知,连社会上的记者也似乎不知。第一次接触牛奶,就让学生空腹饮用,这是谁的悲剧?首次空腹喝牛奶腹泻了,媒体就不分青红皂白地对牛奶冠以“毒奶”,这又是谁的悲剧?

  再次,我们对提供学生奶的企业也很不理解。蒙牛已坐到中国乳业头把交椅的位置上,每天出品的牛奶少说也有过亿包,而且“蒙牛平均每天在全国要配送245万份学生奶,每一批次的产品都必须经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据《21世纪网》报道)。但是,对于学生奶,难道光检验合格就够了吗?不够,还得教育,“学生奶”说到底不是一桩生意而是一门事业!当蒙牛宝鸡生产厂把学生奶第一次送进鱼河镇中心小学的时候,有没有向当事学校做过预防乳糖不耐受的教育普及?如果没做过,那就值得检讨;如果做过而学校没实施到位,同样值得反思——因为你是乳业领导者,所以你没有任何借口可找。当然,平心而论,蒙牛和中国其他乳制品企业这几年一直在做饮奶的教育工作,但点对点的教育普及做得还是不够。“学生奶”被纳为全国性的健康工程之一,但奇怪的是,相应的预防乳糖不耐受的教育常识,教材上没有,教师的口中也没有,光靠企业的宣传单是远远不够的。

  总之,对榆林学生不当饮奶导致乳糖不耐症这件事,不能就事论事,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的教育还不够以人为本,学校做得不够,企业做得不够,全社会都做得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