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3月01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对标超越的
三大法宝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2月4日是节后生产第一天,山东肥矿集团白庄矿采煤一区创出了日产原煤2700吨的新水平,成绩的取得是该区对标超越、强化管理、狠抓落实的结果。

  采煤一区所在的3903大倾角综采工作面是白庄矿建矿以来面长最长、倾角最大的综采工作面,面长近147米,现场平均坡度10度,最大处达15度,条件极端复杂。面对困难,曾获得全国学习型先进班组、全省模范职工小家等多项荣誉称号,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肖立军等一大批先进典型的采煤一区干部员工迎难而上,他们以开展对标管理年为契机,盯准同行业标杆企业,不断明确定位,树起赶超的信心,激发工作热情,实现了新的超越。

  充分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是采煤一区对标超越的一大法宝。特别是节后恢复生产后,他们加大管理力度,制定了保勤措施,每班前对职工贯彻安全措施,对每名职工的精神状态进行确认,薄弱人员一律不准下井。充分利用经济杠杆,对于面上拉加工、机组司机等关键岗位,加大工作量计分力度,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加强班组定员管理,每班规定最低出勤人数,保证职工正常出勤、平衡作业,确保顺利完成产量任务。同时,加强班组竞赛,组织开展了“班与班、人与人”之间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活动,实施重奖重罚,掀起了“上台阶,当功勋”的竞赛热潮。

  “出炭不出炭、关键看机电”,特别是先进的综采设备,只要设备正常运转,高产高效就有保障,这是采煤一区对标超越的又一法宝。他们狠抓机电设备管理,建立了综采设备检修管理制度、设备检修质量验收制度等,全面落实设备包机制,把每台设备承包到人头,责任具体到个人,出现问题严格考核。对工作面上的综采设备逐台建立设备档案,在工作面生产前建立好台账卡及井上下对照设备牌板,工作面全过程使用图表管理,对容易损耗的设备在井下设立配件库,确保台台设备安全运转。加强对综采设备的检查维护,坚持每天抽出2个小时的时间对设备进行检修,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机电设备完好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实行动态交接班是采一区对标超越的又一法宝。在交接班过程中,他们保持机组、溜子等设备运转不停进行交班,做到“人交人、手交手”,重点把问题交接清楚,并及时处理,杜绝了那种“进面前拖拉半小时、进面后休息半小时”再干活的情况。这种交接班方式实行之初,部分职工很不适应,职工张鹏介绍到:“原来习惯了到点歇下来,整整质量、处理处理问题,对这种动态中交接感到很头疼。后来领导要求严格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中坚持正规操作,尽量减少问题,到点没什么问题动态交接就能实行了。后来发现动态交接还真好,交班时间快,上井也早了。”(张义省 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