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洋
在新时代背景下,水务系统作为关乎民生福祉保障、生态安全维护的重要领域,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职工队伍的思想凝聚力与行动向心力起着关键作用。工会作为连接职工的桥梁与纽带,其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实际成效直接影响水务服务的稳定性、创新性和公益性。因此,探寻水务系统工会思想政治引领的创新路径,既是稳固职工思想根基的必然要求,又是推动水务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
一、新时代水务系统工会思想政治引领对行业发展与职工建设的核心价值
1.强化职工思想共识,筑牢水务工作思想根基
思想政治引领助力水务职工深度认知行业的公益属性与战略意义,推动个人职业成长与民生保障、生态保护等重任紧密结合。通过阐明水务工作在城市供水、防汛抗旱、水环境治理等城市运行关键环节中的核心作用,引导职工突破“仅为技术操作”的认知局限,深刻理解岗位背后的社会责任,达成“以水为责、以民为本”的思想共识,为各项水务工作的落地实施奠定统一思想基础,避免因思想偏差导致工作标准下降、服务理念弱化等影响民生体验的问题。
2.传递水务行业使命,明晰职工责任担当
水务系统肩负着供水保障、污水治理、水资源配置等一系列重要职责,每项工作均直接关系民众生活与社会稳定。工会通过常态化思想引领,将“保障水质安全、守护水源生态”的行业使命,转化为水务职工日常工作中可感知、可践行的具体责任,促使职工清晰认识个人工作与社会发展、群众利益的紧密关联。在此基础上,职工在日常巡查检测、设备养护维修、突发状况抢险处置等工作中,会自觉强化责任意识,主动提升工作标准,有效减少敷衍了事、消极怠工等不良现象。
二、新时代水务系统工会思想政治引领方法创新的实践路径
1.搭建数字化思政平台,增强引领时效性与覆盖面
传统的思政工作多依赖线下会议与纸质材料,受时间、空间限制明显,存在信息传递滞后、覆盖范围有限、互动性不足等问题。工会可依托智慧水务建设成果,充分整合现有数字化资源,构建便捷高效的数字化思政平台。例如,开发“水务思政云课堂”小程序,定期推送水质安全典型案例、行业内优秀职工先进事迹、政策解读短视频等鲜活内容;设置“线上讨论区”,围绕“智慧水务运维难点破解”“节水技术创新探索”“服务群众提质增效”等贴近工作实际的话题组织职工互动交流,突破时空限制,让思政学习自然融入职工通勤、休息等日常碎片化时间。例如,某省会城市水务集团工会通过该平台,使思政学习参与率从65%提升至92%,切实覆盖驻外水厂、一线维修职工等以往难以集中学习的群体。
2.开展沉浸式实践活动,强化思政引领体验感
单纯的理论宣讲往往内容抽象、形式单一,易导致职工“听而不信、学用脱节”,难以真正入脑入心。对此,工会可结合水务行业特色策划沉浸式实践活动,让职工在亲身参与、实地感知中深化思想认知、凝聚价值认同。例如,组织“美丽河湖保护志愿行动”,引导职工深入辖区内河道湖泊,参与垃圾清理、生态监测、环境整治等实操工作,直观感受河湖保护对城市生态的重要意义;举办“河道开放日”联动活动,让职工以“讲解员”身份向市民普及蓄调水知识、治水历史与节水技巧,在传播水务文化、拉近与群众距离的过程中增强职业荣誉感;开展“应急排水演练思政课”,将思政教育深度融入实战演练全过程,让职工在模拟强降雨城区排水的紧张场景中,体悟水务人的责任与担当。某地级市水务工会通过此类活动,职工对“水务人初心”的认知与认同度提升40%,服务群众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显著增强。
3.实施精准化思政服务,满足职工差异化需求
水务系统岗位类型丰富,一线河道巡查、水源调度、城区排涝、水行政执法等岗位的工作环境、职责要求差异较大,职工在思想关注点与实际需求上也存在明显差异。传统“一刀切”“大水漫灌”式的思政工作模式缺乏针对性,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工会可通过建立职工思想动态档案,借助定期问卷调查、分层分类座谈、一对一谈心谈话等多元方式,精准梳理不同岗位职工在职业发展、工作压力、生活保障等方面的思想困惑与现实诉求。据了解,某水务系统工会通过定制化帮扶、靶向性引导等精准化服务举措,职工思想困惑解决率从58%提升至85%,工作积极性与归属感明显增强。
三、结语
在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水务行业数字化转型、生态保护要求升级等新形势新挑战,水务系统工会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意义重大。它既是夯实职工思想基础、明确责任使命、凝聚发展合力的关键抓手,又是保障水务服务高质量运行、促进行业创新变革的核心支撑。通过搭建数字化思政平台、开展沉浸式实践活动、实施精准化思政服务等创新路径,可有效打破传统思政工作的局限性,增强引领工作的及时性、体验感与长效性。展望未来,水务系统工会应始终围绕行业发展特点与职工实际需求,持续创新工作方法、丰富内容载体,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效,为水务事业践行服务民生、守护生态的重要使命提供坚实思想保障与队伍支撑,助力水务系统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作者单位:天津市静海区水利设施运维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