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桂峰
农村商业银行是地方经济金融服务的重要支柱,对区域经济及中小企业发展意义重大。然而,农村商业银行在贷款业务中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风险,其中非法贷款中介这一特殊现象在贷款业务中较为活跃。本文分析非法贷款中介贷款风险的特点与类型、惯用手法,同时阐释内部稽核检查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并基于稽核检查角度提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以期保障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安全,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一、非法贷款中介贷款风险的特点与类型
(一)非法贷款中介贷款的特点
非法贷款中介存在的关键在于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其充分利用这一信息差,通过伪造、篡改各类资料和信息,使贷款申请人满足银行贷款的资料要求,加之其渠道广泛,极易通过银行审核。
(二)非法贷款中介贷款的风险类型
信用风险:非法贷款中介多以欺诈方式促成借贷,借款人还款能力薄弱、抵押物估值虚高且难以变现,导致农村商业银行面临较大信用风险及违规用资隐患。操作风险:内部人员或因业绩考核压力与非法贷款中介勾结,后者利用农村商业银行的操作漏洞实施骗贷,进一步加大风险。法律风险:非法贷款中介套取银行贷款的行为可能触犯刑法中的骗取贷款罪等相关法律法规,一旦风险爆发,将给农村商业银行带来法律责任风险。声誉风险:新媒体传播迅速且覆盖面广,非法贷款中介的骗贷行径一旦曝光,会严重损害农村商业银行的市场声誉,削弱客户信任度。
二、内部稽核检查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内部稽核检查作为农村商业银行内控体系的关键环节,是风险防控的第三道也是终极防线。其核心价值在于:精准识别贷款业务中的潜在问题、操作漏洞及违规行为,实现风险前置纠偏;系统验证业务合规性与真实性,规避法律风险与财务损失;深度剖析管理流程中的薄弱环节,为优化风险架构、提升内控效能提供决策依据。
三、非法贷款中介的惯用手法
第一,空壳包装。非法贷款中介先通过虚假注资、批量注册空壳公司,借助过桥资金完成登记后迅速抽离资金,营造资金充裕的假象,实则无实际经营业务,仅用于融资或走账;再租赁高端设备与场地、伪造员工信息,误导金融机构;还可能涉及账户违法操作、违规资金转移等行为。第二,收购养照。部分非法贷款中介诱导借款人在贷款前受让公司股权,借款人虽获得股东身份,却未参与实际经营,仅持有纸质执照;股份变更后,借款人随即申请贷款。银行审批时若未详尽核查企业背景,对其实际收入与经营状况掌握不足,过度依赖征信记录,易忽略贷款真实需求。第三,包装客户。贷款申请过程中,非法贷款中介常对客户进行“美化”:一是伪造采购、销售合同虚增企业营收利润,或通过频繁存取资金制造虚假流水,粉饰财务报表以符合银行审核标准;二是虚增报表中应收账款与存货规模,伪造相关单据,甚至以次充好、借用他人库存误导金融机构。第四,关联企业互保。非法贷款中介利用关联企业,虚构无真实贸易背景的交易,或安排关联企业互为担保;贷款到手后将资金回流,实现骗贷转移。第五,诱骗消费者。非法金融中介通过冒充权威专家、专业律师等身份骗取消费者信任,以“反催收”“债务清零”“全额免息”等噱头诱骗消费者委托其代理维权,教唆消费者拒绝与金融机构沟通协商,进而从中牟利。
四、基于稽核检查角度的应对措施
第一,严格客户准入和背景调查。审批贷款环节,农村商业银行需详尽审查借款人基础信息、实控人状况、关联方情况、财务经营数据及信用历史,精准评估其偿债能力与还款意愿;对存在疑点的申请人,严格把控准入门槛,通过多渠道验证信息,深度调研关联企业实际情况。第二,加强贷款用途核查。强化贷款用途审查力度,摒弃过去仅依赖购销合同、后续补发票与资金流水的审核模式;深入调研借款方实际经营规模、利润水平,侧重评估未来现金流的偿债能力,确保贷款用途与实际需求相符,坚决拒绝用途不明或涉嫌虚构的贷款申请。第三,交叉验证贷款资料的真实性。针对借款人信用记录、财务数据、收入凭证、银行流水及税务资料等核心要素,开展严谨核实;即便非法贷款中介骗贷手段隐蔽,形式审查难以发现问题,审查者仍可通过逻辑综合分析与多维度交叉验证,揭穿虚假包装资料(如从交易频率、资金流向等维度审查银行流水以辨真伪)。第四,加大贷后跟踪与检查力度。贷后管理中,除定期回访复查外,不定期开展现场走访,实时掌握贷款人实际经营状况;借助风险监测模块多维度监控资金使用情况,强化监督检查力度,精准筛查非法中介助贷骗贷线索;依托审计模型深入排查风险点,确保可疑情况得到全面核实与处置。第五,利用信息技术提升稽核审计效率。日常稽核审计中,农村商业银行应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如构建大数据风险监测模型、制定可疑数据取数规则,借助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对借款人各类资料进行深入比对剖析,及时发现贷款业务中的问题并督促整改,为稽核工作赋能,增强对非法贷款中介等风险的识别与防范能力。
五、结语
农村商业银行需精准识别并着力防范非法贷款中介引发的信贷风险。落实上述相关管控举措,既可确保其信贷资产安全、实现稳健经营,又能提升风险管控能力与市场竞争力,进而顺应金融形势变化,有力推动地区经济前行。
(作者单位:佛山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