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玲
近年来,随着全球数字化转型的浪潮席卷各行各业,数字技术不仅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还成为了改善营商环境、提升法治化建设水平的重要工具。作为西部地区的经济重心,成都市通过数字技术深度参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开发打造了数个智慧政务、智慧监管、智慧司法平台,形成了“精准服务+智能监管+区域协同”的特色模式,具体实践成效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完善。成都市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涵盖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监管执法、纠纷解决等方面,为市场主体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和行为规范,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营商环境法治化框架。其二,监管执法更加规范透明。通过推行“数字+监管”模式,规范执法行为,加强执法监督,减少了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扰,提高了监管的公平性和透明度。其三,司法保障能力逐步增强。打造智慧化司法平台,优化了司法流程,提高了审判效率;将司法过程透明化,有效消除了企业与司法机关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加强了对市场主体的司法保护。
同时,成都市数字赋能营商环境法治化仍面临诸多现实挑战。其一,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的数字化覆盖不足。虽然成都市营商环境指数体系已经涵盖了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但是部分平台仅覆盖其中的部分环节,如注册、审批等,对于企业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的关键需求(如融资支持、政策适配、注销服务等)存在覆盖不足的问题。其二,区域差异导致的数字鸿沟。首先,由于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经济发达区域的政策支持力度较欠发达区域更强。其次,经济发达区域的企业对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力相对较强;而部分欠发达区域的企业由于缺乏技能人才、应用成本高昂、数字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原因,难以有效利用数字技术,导致其无法充分享受到数字化带来的便利。其三,数据共享与保护的深度不足。目前,部分营商环境数字平台在数据共享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跨部门、跨区域的数据整合上仍存在一些障碍。例如,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标准不一致,导致数据难以无缝对接。此外,部分企业对数据安全的顾虑较大,担忧未经授权的人员获取到商业秘密数据会给企业带来严重损失。这极大地制约了数据开发和保护的深化进程。
数字化背景下,数字技术俨然成为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不可或缺的“动力引擎”。未来,我们要立足实际,进一步提升数字赋能营商环境法治化水平,规范市场秩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新质生产力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中共成都市温江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