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星
在新时代背景下,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既承担着创造经济效益的任务,又肩负着传递社会价值、凝聚员工力量的重任。党建工作是企业发展的“红色引擎”,能确保企业政治方向的正确性。作为企业思想纽带的政工工作,其质量直接影响企业职工凝聚力与团队战斗力。二者工作重心虽有差异,但目标高度一致,均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与员工全面发展服务。然而,部分企业在开展这两项工作时存在“两张皮”现象,既弱化了党建工作的现实意义,又降低了政工工作的思想高度。“如何在新形势下实现企业党建与政工工作的有机结合”是破解企业发展瓶颈、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一、以思想融合为根基,筑牢政治引领与价值认同的共同体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推动党建与政工工作相结合,首要任务是实现思想同频共振。首先,需要将党建工作的政治引领作用融入政工工作的价值塑造中。企业党组织要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帮助政工干部深刻理解党的方针政策与企业发展的内在关联;开展思想教育时,既要讲清“大道理”,又要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阐明“小逻辑”。当企业推进技术革新、市场拓展等重大决策时,政工人员可通过“党建+思想宣讲”模式,向员工解读决策背后的国家战略方向与企业发展机遇,引导员工将个人理想与企业发展目标、国家需求紧密结合。从党建工作视角看,政工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等内容,能在企业内部营造更优的政治生态与文化环境,助力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在党建与政工工作落实效果均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全体职工的职业素养、道德修养等也能进一步提升,以相辅相成的态势推动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二、以机制融合为保障,构建协同联动与责任明确的新体系
首先,建立统一领导机制。企业党委需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将政工工作纳入党建工作整体布局,明确二者融合的目标、重点任务与实施步骤;成立党建与政工工作一体化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共同研究并解决融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其次,完善协调联动机制。打破党政领导机关与政工机关的工作壁垒,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与工作协作。开展党员教育、组织建设等工作时邀请政工人员参与,发挥政工部门在掌握职工思想动态、组织活动实施等方面的优势;开展员工思想教育时,借助党的政治资源与组织网络,确保工作方向与党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最后,优化考核评价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考核内容除常规的组织生活开展、党员发展等指标外,还应纳入团队凝聚力、思想问题解决率等维度,建立“党建+政工”融合考核评价体系;将考评结果与部门绩效、干部提拔、评优评先挂钩,对融合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与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者追究责任,以清晰的奖惩制度推动党建与政工工作融合发展。
三、以队伍融合为关键,打造政治过硬与业务精湛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新时期推进企业党建与政工工作融合,需要建设一支既懂党建又懂政工,且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一是加大培训与交流力度。企业可制定“党建+政工”人才培养方案,定期对干部开展联合培训,内容涵盖政治理论、群众工作方法、心理健康辅导、企业文化建设等,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二是建立干部轮岗制度。推动党政领导干部到政工岗位历练,积累群众工作经验;安排政工干部到党政领导岗位任职,提升政治理论素养。三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员是企业党建的核心力量,也是政工工作的重要参与者,企业党组织可通过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服务岗等方式,引导党员在政工工作中发挥带头作用,不断增强企业凝聚力与向心力。
四、以载体融合为抓手,创新党建与政工工作的实践平台
丰富工作载体是推进党建与政工工作融合的有效途径。新时代背景下,企业需结合行业特点与员工需求,创新工作载体,将党建工作的政治性、思想性与政工工作的群众性、实践性相结合,融入企业生产经营与文化建设全过程。在生产经营层面,打造“党建+生产攻坚”“党建+技术创新”等载体:企业党组织组建党员突击队、党员技术攻关小组,针对生产运营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带领职工突破生产瓶颈、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政工部门协助做好职工思想引导与宣传工作,宣传先进典型与工作成效,充分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力。在文化建设层面,创新党建与企业文化融合载体:将红色文化与企业文化结合,通过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组织观看红色影片等,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将企业价值观与党的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通过评选价值观践行标兵、举办企业文化故事分享会等,引导员工将个人行动与企业发展、国家需求紧密结合,打造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五、结语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企业党建与政工工作深度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唯有以思想融合为根基、以机制融合为保障、以队伍融合为关键、以载体融合为抓手,突破“两张皮”的现实藩篱,让党建工作与政工工作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才能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与旺盛发展活力。
(作者单位: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金冠铜业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