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专松
大足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艰辛奋斗历程中留存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重要教育价值。在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在大足这片红色热土上开展革命斗争,留下了以唐赤英故居、中共大足县行动委员会会议旧址、杨国良故居、中共三驱支部活动旧址、大足区烈士陵园等为代表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些丰富多样的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客观存在,真实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与大足各族人民波澜壮阔的革命史,成为“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肥沃土壤。探究大足红色文化与旅游业深度融合的可行路径,有利于推动红色文旅与科技、教育、商贸、农业、生态等行业深度融合,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怀,提升发展合力。
健全机制。规划是“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前提与基础。为此,大足区党委、政府应尽快制定《大足区红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规划》,推动宣传、文旅、文物、党史、教育等部门协同合作、共进共赢,强化地方政府的引导与监督职能,统筹制订周密且政府主导的大足红色文旅总体开发利用规划,做到有效保护、适度开发、科学利用。同时,大足区党委、政府还要落实好资源统一管理、开发与使用,做好大足地区各乡镇红色文化资源地的基础设施、道路交通、接待条件等软硬件建设规划,并结合不同红色文化内容设置特色主题,引导红色文旅深入融合,切实提升红色旅游服务水平,推进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
整合资源。若想更好地推动大足红色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需以大足地区薪火相传的“红色”基因为核心主线,串联“雕刻精美、规模宏大、内涵丰富”的大足石刻资源,实现形象叠加与互动共融,打造多样化旅游形式与复合型旅游产品,打响品牌优势。此外,大足地区的文旅部门还应充分依托境内及周边地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建立有效的联动机制,构建“区域互连、城乡互动”的格局,将潼南、铜梁、荣昌等地的优质红色文化资源“串点成线”;坚决破除地方保护主义,依据各地旅游点、旅游线、旅游区的类型、价值品位、交通区位等因素进行统一规划,形成更完整的旅游线路与产品体系,实现“抱团取暖”“同频共振”,显著增强红色文化的吸附力与聚集力。
[本文系2025年重庆市大足区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大足地区‘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25DZSK
GH02)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重庆资源与环境保护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