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席睿泽 赵迎辉
本文基于研究者在某航空公司为期32天的沉浸式实习经历(覆盖值机、客舱服务、行李查询岗位),结合对12名乘务员及8名地勤人员的深度访谈,深入剖析了数字化浪潮对航空服务流程与乘务角色的重塑。作为亲历服务一线的实习大学生,研究者观察到:数字化工具虽显著提升了效率(如自助值机普及、客舱智能设备应用),但也暴露了“工具与需求脱节”“服务者数字化应用深度不足”以及“人文关怀在效率优先中被稀释”等核心矛盾。基于此,从“未来乘务员”视角出发,本文提出乘务职业素养的迭代方向:数字化深度应用能力、“机器辅助,人工主导”的人机协同定位、融合效率与温度的数字人文素养,旨在为航空公司优化服务设计、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实践洞察,助力构建 “高效有温” 的未来航空服务体验。
一、实习场域中的数字化浪潮初体验
作为航空服务相关专业在校生,研究者从课堂走向服务前线,直观感受5G、AI等技术对民航服务的重构——自助值机亭、电子登机牌、客舱触屏点餐等“智能”元素已普及,公司宣传的“人机协同”蓝图初现。
身为“观察者+参与者”的双重身份,研究者捕捉到技术光环下的隐忧:老年旅客对自助设备手足无措、乘客抱怨点餐系统复杂、乘务员对“机器替代人”存忧、研究者自身因依赖平板疏于沟通……这些体验促使研究者以“数字化服务生态”为框架梳理问题。
研究方法依托实习生“在场”优势:一是沉浸式日志记录,32天内翔实记录多岗位数字化工具应用、乘客反馈、操作困境等,形成原始数据库;二是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度访谈,围绕工具使用难点、需求适配不足、能力提升方向等问题,访谈3名年轻乘务员、9名资深乘务员及 8名地勤人员;三是“未来从业者”反思视角,聚焦“胜任未来服务须具备的素养”提出建议。
二、数字化浪潮中的航空服务:实习观察下的效率提升与体验痛点
实习中,数字化工具带来的效率提升有目共睹:地勤岗位中,自助值机设备(CUSS机)使平均值机时间从人工柜台的5分钟以上缩短至两分钟,缓解高峰排队压力,行李自助托运设备(SBD)逐步推广;客舱内,70%执飞的新机型配备客舱娱乐系统(IFE)和乘务员手持平板(EFB),可同步特殊餐食需求、旅客备注,部分航班支持IFE/App点餐,灯光与呼唤铃实现语音或触屏控制。
但工具应用与服务体验间的矛盾同样突出。工具与需求存在隐性脱节:“数字鸿沟”导致老年乘客适配困难,研究者日均需协助15~20位老人操作设备,他们因 “字小、步骤多、怕出错”常放弃自助,反而降低效率;客舱系统功能冗余,80%短途航线乘客仅用“点餐”功能,复杂菜单增加操作困扰;数据孤岛问题显著,曾协助的晕机旅客信息未同步至客舱系统,导致服务衔接断裂。服务者数字化能力存在短板:90%以上人员能熟练操作工具,但仅停留在基础层面:被动执行任务,忽视乘客历史数据的服务价值,资深乘务长坦言“没时间也没习惯翻看系统数据”;故障应对能力不足,一次IFE系统卡顿中,75%乘务员陷入等待,仅少数启用纸质备份方案;认知偏差明显,资深者忧心“机器替代人”,年轻人过度依赖设备,研究者自身也曾因操作平板忽视乘客交流。服务体验呈现“温度稀释”与群体差异:地勤人员精力多用于指导设备操作,交流简化为“点这里、下一步”;客舱中平板接收订单减少面对面沟通,乘客称“像人机对话”;85%的年轻/商务旅客偏好数字化服务,而70%的老年/特殊需求旅客依赖人工,渴望人性化关怀。
三、未来乘务员之思:数字化时代职业素养的重塑方向
(一)强化数字化技能:从“会操作”到“懂应用、能解难”
未来乘务员应成为工具“驾驭者”:拓展技能边界,在熟练操作EFB、IFE等设备基础上,掌握常见故障(网络延迟、系统卡顿等)的应急处理方案,学习挖掘乘客数据价值并转化为服务动作;主动成为用户代言人,记录工具使用痛点,通过实习报告等渠道反馈优化建议,如简化自助值机“老年模式”、增设 IFE 快捷点餐入口,同时以设计思维优化服务界面。
(二)培养人机协同意识:明确 “机器赋能,服务唯人”
厘清人机分工边界:机器处理标准化、重复性任务,人工专注个性化关怀、应急处理等核心服务。实践人机配合服务流,地勤协助自助值机后主动询问座位偏好,客舱依托平板信息增加送餐互动。提升应急协同能力,熟练掌握纸质菜单等备用方案,主动学习故障处理经验,在故障时及时安抚乘客。
(三)提升数字人文素养:守护效率中的服务温度
弥合“数字鸿沟”,主动识别需要帮助的乘客,耐心引导操作并提供备选方案,尊重服务方式选择权;在数字化流程中注入温情,保持眼神交流与微笑,结合数据增加关怀询问,利用巡舱等环节弥补屏幕交互不足;倡导“科技向善”文化,分享技术与温情融合的服务案例。
32天的实习让研究者深刻认识到,航空服务数字化的核心是技术赋能服务者,而非替代人。工具脱节、能力不足、温度稀释等问题,是“人、技术、流程”协同不足的转型阵痛,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重塑乘务职业素养。未来的优秀乘务员应是工具驾驭者、人机协同规划者、服务温度守护者。
(作者单位:北方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