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锁生
四季度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关键时期,又是各项生产任务的收官之时。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安全生产的稳步推进,安全牵一发而动全身,而隐患又与安全生产如影随形,必须进行根治,才能确保企业的长治久安。
在安全生产的隐患排查中,既要找准“问题眼”,深挖根源,透过现象看本质,精准发力,又要对症“下药方”,把脉问诊找到隐患症结,药到病除。我们需要练就一双慧眼,通过靶向发力,在错综复杂的生产环境中及时准确地找到隐患,雷厉风行地处理隐患,查漏补缺回头去看隐患,积极主动地扫除影响和制约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隐患,补齐各类安全短板,筑牢安全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操作技能。安全生产现场岗位多、环节多、设备多,每个员工对自己的岗位操作流程不仅要做到如数家珍,而且还要做到倒背如流,熟练的操作流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学到的,需要刻苦学习、虚心请教,才能在排查隐患的时候做到“火眼金睛”。其次,还要善于发现岗位现场的各种细节变化。上岗一分钟,尽职六十秒,自己的岗位就是自己的阵地,守住阵地就是保住安全。要随时关注自己岗位的一切变化,岗位上每台设备的运行参数是否正常、有无异常声响、振动等现象,当班的顶板有没有变化,设施是否齐全有效、有没有损坏,工友的操作有没有违章,是否存在违章作业、冒险作业等情况,自己是否做到了安全无事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应变力、观察力、注意力,做到在变化中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对症“下药方”,要有医者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安全隐患就如同人体的“病灶”,不及时消除“病灶”,就会小病变大病,大病变危重。基层每一位现场管理人员,在隐患面前都是“医者”,对发现的隐患不仅要“望闻问切”把好脉,还要下好“药方”对症治疗。对待员工的习惯性“三违”,首先要提高他们的安全思想意识,让员工明白安全事故的严重后果,要通过班后真实的事故案例教育,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安全事故给个人、家庭和企业带来的巨大痛苦和损失,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习惯性“三违”的潜在危害,从而提高自身的安全警惕性。
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强团队合作,善于举一反三,反思自己处理隐患的方式和方法,不断总结处理安全隐患的经验和技巧。要将护航安全生产视为自己神圣的职责,才会在工作中时刻保持警觉,共同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为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