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0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传统底蕴与时代使命的融合: 苏州企业家精神的淬炼与培育范式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王洁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企业家精神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与传统底蕴、时代使命深度融合。苏州作为“苏商文化”的发源地,既深植“重信尚义、务实创新”的历史基因,又以“敢为天下先”的魄力回应新时代命题,其培育的“苏州范式”正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企业家要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重要论述的生动实践。

一、苏州企业家精神的核心特质:传统底蕴与时代使命的四维交融

苏州企业家精神植根于“重信尚义、务实创新”的苏商传统,在与时代使命的融合中,凝练为“爱国情怀、创新精神、责任意识、全球视野”四维一体的特质体系,既传承历史,又彰显新时代中国企业家精神的内核。

爱国情怀体现为服务国家战略的自觉担当,信达生物突破国际医药垄断,亨通集团攻克光纤通信关键技术,筑牢产业与信息安全防线。而创新精神是苏州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企业家深耕技术突破,如信达生物的全链条创新与科沃斯的场景重构。2024年,苏州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2.57万亿元,增长7.7%,占规上工业总产值54.7%。责任意识展现义利并举的价值追求,恒力集团累计投入超50亿元助力乡村振兴与教育帮扶,盛虹以智能化改造促进就业,彰显企业公民担当。全球视野代表配置国际资源的格局,科沃斯占据全球机器人市场重要份额,亨通产品远销150多国,企业积极对接国际标准、定义中国技术,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

二、苏州企业家精神的培育路径:构建“四维协同”生态系统

苏州创新构建“四维协同”培育体系,推动企业家精神从自发形成向自觉培育跃升。

(一)建立政企协同机制,厚植家国情怀

通过“科技领军人才计划”等政策,政府以资金支持叠加国家战略契合度论证,引导企业服务国家大局。例如,亨通集团在参与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建设时,将光纤通信技术研发提升至保障国家信息安全的战略高度,推动企业从商业视角转向国家使命担当。

(二)创新产教融合模式,激发创新动能

苏州通过实施“产业教授”制度,推动企业专家进入课堂传递实际需求,并设立“导师工作室”促进科研与产业对接。该机制有效助力高校团队参与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信达生物创始人从科研成功走向创业即为例证。

(三)践行社会公益责任,深化价值担当

苏州积极引导企业将社会责任融入发展战略,通过公益实践强化企业家担当。亨通集团连续14年开展“助残圆梦行动”,助力提升困难残疾人家庭家电覆盖率;波司登累计捐赠超14亿元,覆盖全国30个省份600个县,惠及159万人,四度荣获中华慈善奖,彰显企业回报社会的典范作用。

(四)构建开放创新生态,拓展全球视野

苏州通过“海鸥计划”等柔性引才机制,打造国际化创新创业环境,鼓励企业设立首席科学家等岗位吸引外国人才。在“金鸡湖人才计划”引导下,企业持续提升外籍人才比例与国际化运营能力。例如,科沃斯引进德日专家团队建立海外研发中心,通过欧盟CE认证等国际标准,五年内大幅提升海外收入,产品进入欧美超60个国家和地区市场,显著提升全球竞争力。

三、经验启示与政策建议

苏州“四维协同”培育系统的有效运行,为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培育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框架。结合实际,需从政策、教育、文化三方面强化系统支撑,推动苏州企业家精神从“区域经验”升维为“全国范式”。

(一)优化政策体系,精准赋能企业

政策应围绕企业家精神的四大特质精准施策:在爱国情怀方面,设立“卡脖子”技术攻关基金,对承担国家战略任务的企业给予补贴;在创新精神方面,建立覆盖“基础研究—应用转化”的全周期金融支持体系,探索“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风险补偿机制;在责任意识方面,将乡村振兴、产业链协同等纳入社会价值评价指标,引导企业兼顾效率与公平;在全球视野方面,通过专项基金和税收优惠,支持企业建设海外研发中心、获取国际认证,提升全球资源整合能力。

(二)深化教育改革,夯实精神根基

人才是企业家精神的“种子”,需构建“产业需求导向”培育体系:推动高校开设“新工科”“新商科”交叉学科,共建现代产业学院;推行“双导师制”(高校+企业)提升实践能力;推广苏州工业园区经验,建设“人才培养—科研—转化”创新共同体,推动课堂对接生产线;加强企业家继续教育,通过“大讲堂”、海外研修等提升国际视野与跨文化管理能力。

(三)弘扬企业家精神,增强认同与共鸣

文化是滋养企业家精神的土壤。应弘扬苏州企业家“家国情怀与全球视野并重”的特质,编纂《新时代中国企业家精神白皮书》,系统梳理苏州等地的典型案例与可复制经验;设立“中国企业家日”,通过表彰、展览等活动增强企业家荣誉感与社会认同;发挥媒体与行业协会作用,讲述“科学家型企业家”“传承型企业家”等故事,推动“敢闯敢创、义利并举”理念融入社会文化基因。

四、结语

未来,苏州应把握长三角一体化机遇,以“四维协同”系统为基础,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产业集群,打造全球人才高地,培育更多既有家国情怀又有全球视野的优秀企业家,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苏州智慧”。

本文系2025年度苏州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应用对策类)项目成果,项目编号:Y2025LX094;课题负责人:王洁;课题组成员:蔡俊伦、蒋君毅、陈子玥等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