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9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党建新媒体内容创意制作策略研究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孙春伟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深度渗透,党建工作在传播形式、互动方式与覆盖范围上均发生深刻变革,党建新媒体已成为党组织连接党员群众、传递党的声音的核心桥梁。当前,部分党建新媒体平台仍存在内容同质化严重、表现形式单一、传播穿透力不足等问题,难以满足党员群众对党建信息“场景化、个性化、互动化”的需求。通过探究党建新媒体内容创意制作的价值内涵,探索科学可行的实践策略,不仅能提升党建信息传播的感染力与实效性,更对强化党的思想引领、凝聚党群共识、传承红色文化、推动党建工作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党建新媒体内容创意制作的多维价值

1.强化思想引领的核心载体

党建新媒体通过内容创意,将党的理论、方针政策从抽象的文字表述转化为具象化、生动化的传播内容,有效破解了传统党建宣传“枯燥化、概念化”的困境。借助图文、短视频、动画、情景剧等形式,可将宏观政策“拆解”为群众身边的“小故事”,把理论要点与社会热点、民生关切紧密结合,降低理解门槛。同时,通过精准提炼思想内核、融入时代元素(如结合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现实主题),能让党的创新理论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提升理论传播的针对性与说服力,真正推动思想引领转化为党员群众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夯实信仰根基。

2.拉近党群距离的互动桥梁

党建新媒体在内容创意制作中,突破了传统党建工作“时空受限、单向传播”的局限,搭建起党组织与党员群众即时互动的沟通渠道。不同于线下活动参与范围有限、反馈滞后的问题,创意内容可嵌入留言评论、在线问答、投票调研、话题互动等功能,充分调动党员群众的参与积极性。聚焦民生关切打造内容(如记录基层党员服务群众的纪实短片、用“大白话”解读社保、教育等民生政策),能让党建新媒体更贴近群众需求,体现党组织的服务意识与人文关怀,打破沟通壁垒,增强党员群众对党组织的归属感与认同感,推动党群关系向更紧密、更和谐的方向发展。

3.传承红色文化的创新路径

红色文化作为党极为重要的精神财富,党建新媒体通过内容创意,为红色文化传承开辟了“破圈传播”的新路径。以往红色文化传播多依赖线下纪念馆、书籍文献等载体,覆盖范围有限;如今借助创意内容,可将红色故事、革命精神转化为短视频、微纪录片、互动游戏、红色主题H5等多元形态,契合新媒体用户的阅读习惯。深入挖掘本地红色资源(如讲述地方革命历史、身边老党员的红色记忆),能让红色文化更具地域亲近感与情感共鸣点,吸引青年群体主动关注、自发传播,实现红色基因的代际传递,强化党员群众的历史使命感与文化自信。

二、党建新媒体内容创意制作的实践策略

1.深耕内容精准度,聚焦受众分层需求

党建新媒体内容创意的核心在于“以受众为中心”,通过精准分层实现内容个性化定制。党员群众因年龄、职业、岗位、教育背景差异,对党建内容的需求呈现显著分化:青年党员更关注“潮流化、互动性、轻量化”内容(如党建知识挑战赛、青年党员成长指南、红色主题vlog);基层党员侧重“实用性、指导性、案例化”内容(如政策解读、业务培训、基层治理典型案例、党建与业务融合经验);老年党员则偏好“经典化、故事化、怀旧风”内容(如党史故事、红色影视解读、老党员访谈录)。例如,某地区党委组织部打造的“青年党建云平台”,针对35岁以下青年党员设计“理论+职场”双主线内容,将党的创新理论与职业发展、技能提升、职场困惑解答结合,推出“党建知识闯关”“青年党员成长日志”“榜样面对面”等栏目,用户活跃度显著提升。为此,需通过调研访谈、数据分析、用户反馈等方式明确受众分层标准,针对不同群体定制内容主题与呈现形式,实现“精准滴灌”,避免“一刀切”式传播。

2.创新形式多元化,丰富内容呈现载体

单一的内容形式难以满足新媒体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党建新媒体需在表现形式上突破创新,全面提升内容吸引力与传播力。除传统图文外,可积极探索短视频、H5互动页面、虚拟数字人、VR红色展厅、AR党史问答、直播党课、党建播客等新型载体:某省直机关党委推出的“VR云游红色纪念馆”,通过VR技术高度还原革命旧址场景,搭配语音讲解、历史图片弹窗、互动问答功能,为用户提供沉浸式、交互式参观体验,上线首月访问量突破10万次;某市委组织部启用“党建数字主播”,以亲切的形象、接地气的语言播报党建新闻、解读政策文件、讲述红色故事,其生动的表达风格吸引大量年轻用户,短视频平均播放量较传统内容提升三倍。当然,形式创新不能盲目追求技术噱头,需始终以内容为核心,让形式服务于思想传递与价值表达,确保创意与价值同向同行。

3.强化传播时效性,结合热点联动创作

新媒体传播的主要优势体现在时效方面,党建新媒体应当敏锐抓住关键的时间节点,并与社会热点紧密结合起来进行内容创作,以此增强传播成效与社会影响力。针对建党节、国庆节、党史纪念日、重要会议召开等关键时间节点,可提前策划主题内容(如系列短视频、专题专栏、线上纪念活动、直播访谈),营造集中传播声势。例如,2023年建党节期间,某省委宣传部推出“我身边的党员榜样”系列短视频,每日更新1位基层党员的先进事迹,通过真实案例传递担当精神与奉献情怀,总播放量超500万次,引发广泛社会反响。面对社会热点事件,需及时挖掘党建关联点(如在科技创新热点中宣传党员科研团队的攻坚故事、在抗洪抢险中报道基层党组织的先锋作用、在重大工程建设中展现党员突击队的担当),以“党建视角”解读热点,既回应社会关切,又强化党建引领的现实意义与时代价值。

总之,党建新媒体内容创意制作是推动党建工作现代化、数字化的核心抓手,具有巩固思想引领、拉近党群距离、传承红色文化等多重价值。要破解当前发展难题,需通过深耕精准内容、创新多元形式、紧抓传播时效等策略,持续优化内容创作。在新媒体技术不断迭代的背景下,党建新媒体内容创意制作需始终坚守“内容为王、创意为翼、受众为本”的理念,不断探索贴合时代特征、契合党群需求、彰显党建特色的实践路径,切实扩大党建工作的覆盖面、影响力与实效性,为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推动党的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单位: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