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 庄子晗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在发展中逐步化解风险,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当前,我国正在推进新一轮大规模地方政府化债方案的落实,对债务治理工作高度重视。地方政府债务治理不仅能够“控增化存”,还能助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形成“以高水平安全促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发展化债务风险”的良性循环。实践证明,融资平台的市场化转型、专项债的精准投向以及存量资产的盘活,是债务治理推动当地产业升级的三条核心路径。
融资平台的市场化转型:
厘清边界,优化配置
在基础设施投资空间收窄的背景下,加快推进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已成为债务治理的重要任务。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的核心是“厘边界、创机制”,逐步推进融资平台公司改造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转型后,公司依托资源与管理优势,参与产业园区运营、科技创新投资及绿色产业培育,实现从“融资端”向“运营端、投资端”的转变。例如,以参股、基金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既缓解财政压力,又借助市场力量提高投资效率与产业竞争力。
专项债的精准投向:
锚定产业,注入活水
债务显性化是现阶段债务治理的主线,即以期限更长、成本更低的政府债券置换隐性债务。在此背景下,地方专项债规模快速扩张,其精准投向能够为产业升级提供“源头活水”。一是投向政府投资基金。目前,北京、江苏等地已试点以专项债资金设立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早期科创企业提供“耐心资本”。二是投向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产业园区。专项债资金可以直接用于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较好收益前景的特定产业项目(如新能源、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重大项目),为这些产业的发展直接注入资金动力,加速其成长和集聚。
存量资产的盘活:
腾挪空间,释放资源
地方政府长期积累的基础设施、闲置土地等存量资产规模庞大,盘活存量资产被认为是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REITs、资产证券化、股权转让等手段,可将沉淀资产转化为流动资本,用于偿债或再投资。此举既优化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表,又推动资本由传统基建向新产业、新业态流动。例如,闲置物业改造为创新工场或孵化器,既去化存量,又为新兴产业提供载体,实现“变废为宝”与“腾笼换鸟”的双重效应,释放更多资源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本文入选:江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财政金融协同视角下的地方政府债务影响效应及治理对策研究”(25YJ41)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张伟,江西水利电力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庄子晗,江西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