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深管理顾问 蒋坛军
因工作原因,笔者近年来接触了大量的企业设备资产或检维修管理人员,他们中有部分人员告诉我,打算建立“以点检为核心的设备资产管理模式”、“以点检为核心的N闭环检维修系统”等。令人遗憾的是:以讹传讹导致一些刚毕业不久的从业人员,也持有此类观点。
时至今日,企业的核心目的(即本质)是为了创造价值,这已经是一个常识。既然企业的核心目的在于创造价值,则构成企业的设备资产(含检维修)与其他事物/事项的核心目的,也自然是为了创造价值。“点检”是设备资产管理用来创造价值的必要手段之一,但并非设备资产管理的核心目的,所以显然是本末倒置了。
不知为何,设备资产管理界个别“权威人士”对价值一词,似乎异常敏感与抵触,甚至公开叫嚣“这纯属搞新概念”。价值一词进入我国设备资产管理领域的年数确实不算长,但这个词委实不是什么新概念,而是已有357年的历史了。1662年,古典政治经济学之父、英国学者威廉·配第在《赋税论》书中首次提出“劳动是价值的来源”,然后价值一词就进入了工业领域。经过不断实践和提炼,下述学者对价值的论述更贴近企业管理的本质规律,可较好地指导企业管理的实践。“现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于1954年在《管理的实践》中认为“客户购买的是价值”;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在《竞争优势》中认为“企业的任务就是不断地创造价值”(且提出了“价值链”的概念)。于是“这纯属搞新概念”的说法,就令人很错愕了。我国设备资产管理进入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阶段,难道要再等357年吗?
而且,已经有资产管理细分领域的定义。国家标准GB/T33172资产管理体系(即ISO55000)对资产的定义:“对组织有潜在价值或实际价值的物品、事务、或实体”;全球维修和资产管理论坛(GFMAM)《The Value of Asset Management to an Organization/组织的资产管理价值》对价值的定义:“相关方需求被满足的程度与所耗成本、所存风险的关系”;且用公式形象地表达如下:价值 =(绩效-成本)@ 风险。即设备资产(含检维修)管理的价值取决于绩效与成本的差额、所处之风险。笔者不得而知:“权威人士”到底是未能及时更新知识,还是不屑使用国家标准、全球维修和资产管理论坛提出的定义?
设备资产的价值会以有形或无形的方式予以体现,可包括但不限于下述方面:安全性、法规符合性、OEE(设备综合效率)、可靠性、可操作性、可维修性、维修和备件费用、设备资产全寿命周期投入产出比、设备资产人员的归属感、客户满意度、邻近社区的心理安全感等。而要实现设备资产的这些价值,“点检”确实是必要条件但远非充分条件,例如可能还需要设备资产设计的优化、自主维护、润滑、精度维修、绿色维修、全面质量维修(TQMain)、状态监测、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人员技能提升、激励机制等。以偏概全的设备资产(含检维修)管理模式,怎么可能最大程度地支撑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实现?
设备资产(含检维修)管理的核心正确与否,会直接决定设备资产(含检维修)管理模式设计的科学性、满足实际情况的适宜性、运行的有效性,所以强调设备资产(含检维修)管理要以价值创造为核心,只不过是回归常识而已。当然,在实际工作中,可将价值进一步细分或精准化,例如对于钣金冲床和注塑设备,可直接将OEE(设备综合效率)作为要追求的核心价值,因为OEE可较好地度量这两类设备的价值创造能力。试想一下:弓箭手如果看反、看错、看偏靶心了,除非奇迹发生,射出之箭才会命中预期靶心,而这种奇迹发生的概率,肯定比中六合彩大奖还要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