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4月01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市场呼唤“儿童剂型”药品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范广阔 职员

  3月中旬,原卫生部公布了新版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看过这个目录之后,河南的翟医师却有些失望。“儿童剂型缺乏的状况没有任何好转。”翟医师在微博上表达了自己的担心。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安贞医院小儿心脏中心主任刘迎龙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现在有西药3500多种,但儿童剂型仅有60多种。儿童用药很成问题。(3月27日《中国青年报》)

  根据一些一线医生的反应,由于临床上缺乏儿童药品制剂,每次给儿童患者吃药,都是由护士长拿一把大剪刀把成人用的药片剪成1/4、1/8,甚至1/10。药品本身就很小,再剪成多份,不但不卫生,而且剂量也不准确,不安全。而在一些药品的包装说明书上,则根本没有儿童剂量的规定,只是以“酌情酌量使用”或者是“根据医生指导用药”等模糊的提示,很难做到精确用药。多了可能带来药物的不良反应,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甚至是危及生命安全,少了又影响疗效。

  在这方面,我们已经有过太多深刻的教训。很多人都还记得,2010年7月,四川内江133人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并且最终造成一名3岁女童死亡。而后续调查显示,造成这起群体性药物不良反应的“罪魁祸首”,正是服药过量。试想,如果这些药品针对不同的年龄群体推出剂量不同的规格,让服药者即便不用医生指导也能看明白自己应该服用的剂量,悲剧是不是可以避免?

  另一方面,国内药品缺乏儿童剂型带来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浪费现象严重。特别是有些注射类药物,因为只有成年人剂型,儿童在使用的时候,只能用其一半或者是几分之一。而这类注射类药品,一旦打开,就不宜继续保存,剩下的药品只能当医疗垃圾丢掉,这不但造成了药品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也加重了患儿家属的经济负担。

  由此可见,国内药品缺乏儿童剂型的问题,应该引起包括医疗卫生系统、医药企业等在内的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在这方面,政府首先应该有所作为,应该在儿童药品的研发和生产方面给予更大的政策支持力度,简化报批程序,制定更加完善的规章制度。比如在医学教育培训领域要加大培养儿科医师和药师的力度;比如由相关部门组织和发布儿童群体用药剂量的研究和指导工作;比如督促和引导国内制药企业推出各种临床药品的“儿童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