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4月01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自主品牌公车应成为政府采购主流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叶祝颐 教师

  十余省份和中央部委大批采购红旗轿车。种种迹象表明:公务车采购将有新动向,公务车市场奥迪、帕萨特等外国品牌占据绝对优势的局面将被打破,自主品牌未来将在公务车行列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例。(3月20日《新华日报》)

  《政府采购法》规定,政府采购应当有助于实现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目标,包括保护环境,扶持不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国务院印发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曾明确提出,政府公务用车向自主品牌倾斜,从2009年开始,各级政府和公共机构配备、更新公务用车,自主品牌汽车所占比例不得低于50%。工信部公布的《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更进一步,把党政机关公务车全部锁定为国产自主品牌车型。笔者看来,党政机关公务车锁定自主品牌的意义不仅在于扶持自主品牌发展,而且在于节约资源、节省资金,培植政府公信力。

  中央最近又出台了转变作风的八项规定,政府自主品牌采购作为绿色消费活动的重要一环,因其庞大的采购计划具有导向意义,红旗、奔腾、上汽、奇瑞、中华等民族自主品牌汽车大量出现在中央部委与地方政府采购清单上,打破了公务车市场奥迪、帕萨特等外国品牌占据绝对优势的尴尬局面,值得期待。笔者期待公务车自主品牌采购发挥鲶鱼效应,推动政府采购向广度深度推进,让公务车市场未来成为自主品牌的天下。

  数据显示,我国公车消费一年高达4000多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的13%以上。在中央要求与环保部、财政部的监督下,中央单位与部分省份逐步扩大自主品牌公车采购比例,可一些地方公车自主品牌消费情况并不理想。尽管有关部门对此进行了清理整顿,并规定了不同级别单位与官员的公车配备要求,连公车单价与排量都规定好了,但是机关公车数量与配置严重超标是不争的事实。此前还有报道说,全国党政机关共认定超编超标配备的违规车辆17.95万辆。某些地方俨然已经形成非豪华车不坐、互相攀比的官场风气。

  按照《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政府公务用车向自主品牌倾斜,从2009年开始,各级政府和公共机构配备、更新公务用车,自主品牌汽车所占比例不得低于50%。中央单位采购公车率先向自主品牌倾斜,一些省份积极跟进,增加自主品牌汽车的采购比例,是其他地方与部门的示范。国务院、发改委先后向党政机关发出“每周少开一天车”的通知,也为落实自主品牌采购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工信部的采购目录剔除了外资、合资汽车品牌,压缩了党政机关超标配备公务车的权力空间,但是更多公务机构、事业单位、国企不在这一目录之内,鉴于部分官员的豪华享受情结与豪华车采购中的猫腻,如果没有监督问责机制跟进,仅有中央部委出台规定、制订车型选用目录,远远不够。

  笔者认为,要在地方全面推行自主品牌公务车采购,除了官员转变环保观念,中央部委与部分省份、部门做示范以外,更重要的是用法律制度去推动自主品牌公务车采购潮流。把政府自主品牌公务车采购与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挂钩,约束采购审批权,紧缩财政预算。并且建立健全长效问责机制,通过层层问责,扎紧钱袋子。或许比发通知、宣传引导的效果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