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家具行业的增长曲线逐渐从高速奔跑转向稳健上升时,压力开始悄然转移到企业家的肩上——那些真正贴近生产线、熟悉市场脉搏、又能提前洞察时代拐点的人。广州绅成得宝海绵有限公司总经理邓桂宝就是这样一位行业推动者。
十多年来,邓桂宝带领广州绅成得宝海绵有限公司,不断推动生产结构与技术体系升级。而这份坚持,也让他成为行业中少数能将“现场感”与“趋势判断”融合得如此精准的管理者。邓桂宝对家具行业的理解并非来自纸上谈兵,而是来自长期浸入式的管理实践。中国家具产业进入成熟期,是他近几年反复强调的判断:产业链齐备、工艺成熟、规模化能力强,但同质化问题正在压缩企业的生存空间。在大多数企业还沉迷于“规模红利”时,他已经意识到行业的增长逻辑正在被重写——从比产能、比价格,转向比创新、比效率、比战略。
行业数据是这一趋势的“注脚”。根据行业研究机构统计,2024年家具行业市场规模达到约7500亿元,年复合增速维持在3.4%左右。表面稳定,但增长质量正在发生变化:国际市场对中国制造的认可度提升,而国内消费端需求分层更快,设计、环保、个性化成为新驱动力。
邓桂宝深知,行业的下一次分化就发生在细微变化之中。很多企业家谈趋势,但真正能将趋势拆解为生产结构、研发方向与流程逻辑的人并不多。他却是那类“能说、能算,也能做”的实干者。在绅成得宝公司,他率先推动更高标准的生产工艺体系,引入精准设备校准机制,使车间节拍、良率和精度达到行业标杆;在研发端,他带领团队完成多项实用新型专利,从高效发泡机结构到异形切割设备,每一项技术都瞄准底层效率。他把创新内化为企业的生产力逻辑,并长期坚持“技术是生产端的差异化,管理是企业端的差异化”这一理念。
站在消费趋势转折点上的中国家具行业,正经历从“工业化速度”向“个性化深度”的切换。消费者开始关注生活方式、美学与环保价值,设计、材质、安全性与循环利用成为关键因素,行业价值链从“制造中心”回归“用户中心”。邓桂宝率先捕捉到这种转向,在企业内部推动数据化决策,将用户反馈纳入迭代机制;在环保领域试验可回收材料;在设计端引入年轻设计力量,使产品从“工业品”向“生活体验品”演化。他认为,这不只是产品升级,更是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构。
从商业评论视角看,行业竞争分化已不可逆转,而不少企业的问题并不源自技术,而是源自战略短视——只追求短期利润、不愿投入研发,沉迷生产效率却忽视品牌价值,满足于跟随趋势而缺乏主动创造能力。而邓桂宝跨越了这些“行业门槛”:既能够洞察战略,又理解生产细节;既投入技术创新,也重视市场布局;既追求效率,也强调品牌构建。在他看来,一个真正能穿越周期的企业,必须同时具备技术力、管理力、品牌力与组织力。
着眼未来,他始终强调“长期主义”。在他看来,家具行业虽然成熟,但新材料、新工艺、新设计与新场景才刚刚打开深耕空间。年轻企业家需要保持敏锐、保持好奇、保持耐心,因为家具行业是一个研发、生产、供应链、品牌与服务交织的系统工程,任何薄弱环节都会在竞争中拖慢企业的脚步。时代不断变化,而他始终保持稳健与前瞻,以实践者的姿态推动企业深入行业深水区。他所洞察的趋势正在成为行业方向,他所坚持的长期主义正在塑造企业的下一程。在中国家具行业迈向更高维度竞争的关键节点,这位深耕者、创新者与洞察者,正以自己的节奏,为行业的未来奠定新的基础。 (庄图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