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春国 刘福宽 丁静 高佳慧
“多级射孔气动装枪装置改进进入关键阶段,我们正在对改进后的性能进行调试。”立冬过后,中石化经纬公司胜利测井公司射孔项目部刘晓静创新工作室内,主任技师刘晓静带领徒弟华金、李伟豪正干得热火朝天。
近年来,该公司党委紧紧围绕经纬公司“一体两翼”战略谋划,以建设公司高质量职工创新之家为统领,以13个创新工作室为平台,集聚创新人才、攻克技术难题、培育技能骨干、释放创新效能,推动职工创新工作室提档升级,探索出了一条全员创新创效的新路径。
系统谋划一体发力
高标准打造创新之家
“创新工作室布局合理,成果丰富,特别是深厚的创新底蕴,值得我们学习借鉴。”10月31日,在参观了中国石化示范性职工创新工作室李军创新工作室以后,兄弟公司的一位工会负责人不由竖起了大拇指。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该公司以“提升职工创新能力、赋能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明确“整合13个基层工作室,建设‘职工创新之家’”的思路,将职工创新之家建设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考核。公司党委先后4次召开会议研究创建事项,确保了创建工作的高效开展。细化创建工作清单,公司先后召开20余次方案论证和工作推进会,确保了创建工作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完成。
职工是企业发展的主体,职工创新之家建立起“导向、运行、激励”三项机制,以充分激发职工创新创效能动性为导向,对职工创新建议提供“完善设计、实施建议、成果转化”一条龙服务,将创新成果列入岗位晋升和职称评审指标,激励职工提升技能水平、持续创新创造。搭建“头雁引领、攻坚创效、评先树优”三个平台,聚焦安全生产、修旧利废、挖潜增效等环节,引导全员进行技术攻关、工艺革新。
“看到身边同事取得创新成果后获得奖励,我也要积极参与到创新项目中去,争取岗位建功创新创效。”新入职员工丁一说。
紧盯需求强基赋能
高质量助力人才培养
2024年10月,在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测井工竞赛中,公司获得团体金奖,个人两金一银一铜的优异成绩,4名选手分获“中石化技术能手”“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彰显出在员工业务技能方面的雄厚实力。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该公司组织各工作室开展高技能人才领航行动,明确“导师带徒213”目标,每名导师至少带好两名徒弟、完成1项技术创新成果、解决三个生产疑难问题,确保“导师带徒”有序开展、高效运行。实行“双向考核”,从工匠精神传承、创新成果数量质量、成果效益转化等维度,对师带徒进行双向评价、全面考核,确保教有所成、学有所获。近年来,该公司先后表彰了优秀师徒69对,培养出“经纬名匠”“经纬工匠”各1人,东营市技术状元1人,1人被授予“山东省职工创新能手”荣誉称号,9人被评为中石化技术能手,1人获评全国技术能手。
“学赛结合”提升技能水平。公司以职工创新之家为依托,组织开展全员技能素质提升行动,建立“青年人才—技术骨干—工匠人才”梯次培育机制,为推进创新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坚持常态学习、特色培养,采取“订单式”培训模式,通过开展“今天我来当老师”“我的一堂经验课”等特色活动,丰富培训形式和内容,29人成长为主管技师、主任技师,1人被聘为集团公司技能大师。
聚焦难题创新创效
高水平服务保障发展
该公司坚持问题导向,引领职工创新工作室把解决生产一线的“痛点”“堵点”作为创新攻关的“靶点”,强化测井、射孔、解释一体化运行,助力公司发展。
职工创新之家针对传统绞车面板难以满足大斜度、长位移等复杂井施工需求问题,深入一线调研,自主研发安全智能绞车面板,实现精准化、智能化、远程化绞车控制,荣获经纬公司“慧眼拾金助安全”一等奖,并在经纬公司推广应用。2023年以来,各职工创新工作室围绕安全生产实施创新成果56项,“智能源库”实现放射源库内管理全程“黑灯作业”,安全生产智能管理系统、车载视频监控系统在经纬公司推广,水平井井口坐滑轮、洗缆器报警装置等一批创新成果广泛应用于生产现场,有效消除了安全生产隐患。
各基层单位指导职工创新工作室构建“方案论证—原型试制—优化迭代—全面推广”运行机制,持续改进施工工艺,助力提质提速提效提产。聚焦射孔装枪安全风险高、工作时效低、劳动强度大等问题,刘晓静创新工作室成功研制气动防爆装枪装置,生产准备时间降低45%、现场作业时效提高20%、劳动强度降低30%,为“模块化”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针对钻头存储式测井抓取成功率低等问题,李军创新工作室攻克吊挂系统自适应、无线通信两项关键技术,实现全井段实时释放与回收,单井时效提高20%,成功率达100%,创出页岩油测井最深、水平井段最长等多项中石化纪录。
据统计,近年来职工创新之家牵头研发的钻头存储式、直推存储式、连油射孔等新技术,年实现产值近3亿元,为甲方节约成本1.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