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龙娥
弘扬企业家精神是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企业家精神内涵丰富,对破解当前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育人理念与实践需求脱节、校企协同机制建设滞后、实践教学资源场景短缺等困境具有重要意义。
深化理念向度,以企业家精神校准教育理念夯实协同根基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当前,我国部分高职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显现“重技轻魂”的偏向性失衡及教育方向与企业家精神适配性不足的导向性偏差。为扭转这一局面,必须重塑育人目标、更新教育理念、统一价值认知,明确“精神+技能”的双重核心育人定位,深刻理解企业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并纳入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摒弃纯粹知识灌输模式,推动教学理念由“教学生如何做”向“学生主动去做”转变,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爱国敬业、锐意创新、主动担当、精于合作、恪守诚信的企业家精神品格,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创业意识。
强化主体向度,联动“校—企—生”三方主体激活协同动能
合作是企业家精神的精华。推动高职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要重点攻克校企联动松散、学生参与被动的难题,构建多元主体共建共享的赋能格局,深度实施“校—企—生”协同育人模式。校方要积极搭建协同平台,做好资源统筹,整合校内资源和师资力量,对接企业生产需求,提高人才培养适配性。企业要主动注入实战资源,传递企业家精神,在实践教学中构建价值共创生态体系。学生要自觉践行企业家精神,主动对接企业项目,积极参与创新创业赛项,在实践项目中锤炼本领,实现精神内化向行为外化的转变。
优化场景向度,融合“课—训—赛”三类场景延伸协同链条
教学场域是弘扬企业家精神的核心阵地。企业家精神培育作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应结合时代发展背景,契合学生发展需求,整合多元场景资源,将企业家精神融入其中,解决教育场景与真实创业场景相脱节的问题。在课堂教学场景中有机融入企业家精神内容,巧妙增设“企业家精神模块”,使学生形成对企业家精神的系统认知,实现理论渗透,奠定理论基础。依托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在实训教学场景中模拟创业实战情境,强化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抗压能力,实现精神向能力的跃升。以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为契机,为学生搭建竞赛场景,联合“学校教师+企业导师”开展指导工作,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创,持续强化企业家精神的影响力。
(作者单位:郴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