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3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文化与山东省绿色农业经济的融合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王梓沣


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为农业经济转型指明了绿色化、可持续的发展方向。山东省作为农业大省,拥有广袤的耕地资源,更积淀了与农耕文明相生相伴的传统文化。这些历经千年传承的文化智慧,如生态理念、技艺传承、民俗传统等,正成为推动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独特动力。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探寻传统文化与绿色农业的融合路径,对山东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山东省传统农耕文化中的绿色基因

山东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为绿色农业发展提供了精神内核与实践范本。在生产理念上,“天人合一”的思想贯穿始终,主张农业生产顺应自然节律,如二十四节气指导下的播种、收割规律,体现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用养结合”的土壤养护理念,通过轮作休耕、农家肥施用等方式,保持土地肥力,与现代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不谋而合。

在传统技艺中,诸多实践暗含绿色农业逻辑。例如,鲁西南地区的桑基鱼塘模式,利用“桑树养蚕、蚕沙喂鱼、塘泥肥”的循环系统,实现资源高效利用;胶东半岛的海菜种植与海水养殖共生技术,通过生物间的生态平衡减少农药使用。这些技艺不依赖化学投入,而是通过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实现增产,为现代绿色农业技术提供了文化源头。

二、传统文化赋能山东省绿色农业经济的实践路径

(一)传统技艺转化为绿色生产优势

将传统农耕技艺与现代技术结合,可形成独具特色的绿色生产模式。山东多地将传统堆肥技术与微生物发酵工艺结合,开发出符合绿色标准的有机肥,替代化学肥料;把传统病虫害防治经验(如艾草驱虫、大蒜汁杀菌)与生物防治技术融合,减少农药使用。传统农具的改良与沿用也助力绿色生产。例如,胶东地区的传统木犁经过轻量化改造后,适用于山地梯田的生态耕作;鲁中地区的柳条编织农具因透气、环保特性,成为有机蔬菜种植的优选工具。

(二)民俗文化激活绿色农产品品牌价值

民俗文化为绿色农产品赋予了独特的文化附加值,成为品牌建设的重要抓手。山东各地依托节庆民俗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例如,潍坊国际风筝会期间推出的“风筝造型有机果蔬礼盒”,将民俗符号与绿色产品结合;泰安利用泰山封禅文化,推出“帝王封禅贡品”系列绿色杂粮,通过历史故事强化产品的文化辨识度。民俗活动则为绿色农产品搭建了直销桥梁。乡村庙会、农耕文化节等场合设立的“绿色农产品市集”,让消费者在体验推碾子、织布等传统民俗的同时,直观感受绿色种植过程,增强对产品的信任度。这种“文化体验+产品消费”的模式,既提升了农产品的溢价空间,又促进了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

(三)生态理念引领农业生产方式转型

传统生态理念为绿色农业生产方式转型提供了思想指引。“取之有度”的资源利用观推动山东农业向循环经济转型,如将秸秆通过传统工艺加工为饲料或燃料,实现废弃物资源化;“物尽其用”的理念促使农户发展立体农业,在果园下种植耐阴蔬菜,在稻田里养殖泥鳅,形成“一地多收”的生态系统。传统村落的布局智慧也被应用于现代绿色农业园区建设。借鉴胶东传统村落“依山傍水、田宅相间”的格局,规划建设的生态农业园将种植区、养殖区、休闲区有机融合,既保持了农业的生态平衡,又打造了乡村旅游目的地,实现了“农业+文旅”的复合价值。

三、推动传统文化与绿色农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传统农耕文化的活态传承

建立“传统技艺传承人+农业技术员”双导师制度,推动老艺人与现代农技人员合作,系统整理并改良传统农耕技艺,使其适配现代绿色农业标准。在职业院校开设关于传统农耕技艺的课程,培养兼具技术能力与文化认知的新型农民。设立“传统农耕文化保护基金”,对坚持传统绿色种植模式的农户给予专项补贴,从资金层面激发其传承热情,让古老农耕智慧在当代绿色农业实践中持续焕发活力。

(二)深化文化与产业的创意融合

推动文创设计师深度参与绿色农产品品牌策划,将传统纹样、民俗故事等文化元素转化为产品包装、品牌标识的创意内核,避免简单的符号堆砌,让文化与产品形成深度共鸣。开发“传统农事体验+绿色采摘”的乡村旅游项目,邀请游客参与耕地、播种等传统劳作,在亲身体验中感悟绿色农业的文化内涵,实现文化传播与产业发展的双向赋能。

(三)构建协同发展的支持体系

政府牵头制定传统绿色农业技艺地方标准,打通与现代认证体系的衔接通道。搭建“产学研”协同平台,推动高校科研团队、农业企业与乡村实践基地深度联动,用现代科技手段解码传统生态智慧,如通过土壤成分检测、微生物分析等验证传统堆肥技术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为传统技艺注入科学内涵。借助短视频、直播、乡村纪录片等新媒体形式,生动传播传统文化与绿色农业融合的典型案例,讲好“古法新用”的故事,提升社会对此融合模式的认知度与接受度,从制度保障与社会认同两方面为融合发展筑牢根基。

结语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山东省传统文化与绿色农业经济的融合,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从传统技艺转化为生产优势,到民俗文化激活品牌价值,再到生态理念引领生产转型,传统文化为绿色农业注入了独特的文化基因与发展动能。通过活态传承、创意融合、体系支持,能让传统文化在滋养绿色农业的同时焕发新生,最终实现文化传承与农业经济的双赢,为山东乡村振兴提供可持续的发展路径。(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