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廖光明
刘梅正在采气井站查看报警仪运行情况
8月13日,“最小工作单元”综合能力提升劳动竞赛正在川西北气矿基层班组有序开展。这是该气矿2025年推进的一项重点工作,作为主抓人的刘梅表示,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推动各项管理措施在基层一线班组落实落地,才能打通现场执行的“最后一公里”。
今年41岁的刘梅,从川西北气矿基层单位干事到质量安全环保科副科长、科长,再到气矿HSE副总监、安全管理高级工程师,一路走来,时光荏苒,不负韶华,工作21年,干安全就有18个年头。
和自己较劲
刘梅的笔记本里,川西北气矿去年在西南油气田公司先行先试的“最小工作单元”安全管理,是她主抓的重大专项工作之一。
此项工作无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和学习。从哪里着手?怎么抓?效果怎么体现?接到任务的那一刻,这一系列问号就在刘梅脑海里闪现。
“接手一件事情,干就要干好!”刘梅有一股“和自己较劲”的脾性。
近年来,川西北气矿上产势头强劲,安全生产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刘梅认为,安全的落脚点和重心在基层、在一线。
她仔细梳理当前安全管理现状,结合自己多年的安全经验提出方案:在7家主要生产单位的9个场站和班组开展“最小工作单元”安全管理提升试点工作。
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结合一线实际编制工作任务清单和培训需求矩阵、开展员工能力评估、启动员工“补短板”培训……一系列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的刘梅,以“不给一线添负加量”的原则,定期与一线员工沟通交流,了解和掌握各项工作推进落实情况。她全面梳理川西北气矿“最小工作单元”安全管理经验,总结提炼出一套管理成果,得到西南油气田公司高度认可。
去年6月25日,天府气田凝析油泄漏突发事件地企联动应急演练在成都市金堂县举办。作为主抓人员,刘梅和团队白天训练,晚上讨论,修改42版演练脚本,编制7项工作方案,为川西北气矿在公司、社会层面建立了专业、优质的良好形象,刘梅等12名贡献突出人员也受到通报表扬。
既是热爱也是坚守
很多人认为抓安全难,不好管,还得罪人。而对于干了18年安全工作的刘梅来说,只要把安全做到人的心坎上,就会管得顺顺当当,员工也会真心敬服。
安全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关键在人。在刘梅的主导下,川西北气矿开发“安全+每日答题”小程序,以“每日三道题+一项安全小知识”搭建员工掌上学安全平台。为了让小程序更加实用,她对每道题答案反复审核,同时也在思考,如何能让员工更容易接受这种形式。
为进一步摸清各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帮助查找管理薄弱环节,川西北气矿成立安全生产督导帮扶工作组,组长刘梅提前规划方案、细化安排流程,安全督导帮扶与日常工作两手抓,37天访谈员工88人,开展安全生产纠偏培训31次,收集安全生产建议14条。同时,梳理各单位管理短板,并提出改进建议。其编制的《川西北气矿基层单位安全生产督导帮扶工作报告》为2024年气矿安全生产工作方案和措施制定提供了支撑和依据。
承包商管理是安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刘梅查阅大量资料,结合该气矿实际编制《承包商HSE管理方案》,提出的“三个从严”管理措施为管好、管住承包商奠定了基础。
建立“安眼工程+受控平台+电话抽查”“A+B岗值守”“线上风险作业审核”等信息化监督模式;做好“四全”远程监督,对风险作业实施“全员、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视频监督,及时发现和制止不安全行为……为了推动这些信息化监督模式的建立,刘梅付出了大量心血。
“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是全体干部员工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每个人都是安全生产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刘梅说。
在她的办公桌上,采气、净化、工程、安全等方面的专业书籍赫然在目。“搞安全你得什么都懂一些,不然到现场就会‘两眼一抹黑’。”她说。
“择一事”,既是热爱也是坚守。刘梅用行动诠释着这句话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