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3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缝纫机里的岁月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任锁生

母亲今年83岁了,却总也闲不住,常常不顾我们一帮儿女的劝阻偷偷干些针线活。这不,趁着我们上班的空隙母亲又在阳台上踩着她那台老旧的缝纫机干活了。

我家这台缝纫机啊说起来可有点历史了,它是20世纪70年代末全家人省吃俭用才买来的,1988年又随我们一家从老家迁来,到现在已经有四十多个年头了,这要论起年头儿来,没准儿我还得喊它一声哥呢!

20世纪七八十年代里,缝纫机可真算得上是一个大件,地位并不亚于现在的一辆私家车,谁家儿子娶媳妇,家里都要攒钱买上一台缝纫机当聘礼的。缝纫机整体呈暗红色,操作台是一块暗黄色条纹压缩板抛光制成的,母亲就是趴在这台缝纫机上不停歇地踩着踏板为我们辛勤劳作了一辈子。

那是一个艰苦却充实的年代。那一年,改革的春风吹到了我们那个边远村庄,村里分田到户,把农具、牲口都分发到了个人。我家除了几亩旱地外还分到了一头骡子,看那壮硕的体格就知道是个干活的好帮手。父亲在外工作,一年也难得回几趟家,五亩地里的农活便落在了母亲一个人身上。母亲每日早起晚归,从不曾有过一句怨言。

到了除夕前几天,家家户户都要给孩子们准备一身新衣服。母亲是个自尊心极强的女人,从来不想被人小瞧。于是白天要下地干活,到了晚上便加班加点地给我们姐弟几个做衣服、做鞋子。母亲的脚一刻不停地踩着,缝纫机的齿轮飞速地转着,似乎她们永远都不知疲倦。记忆中,每晚伴着我入睡的就是油灯下母亲躬身的背影和那仿佛永远都停不下来的缝纫机的嗡嗡声……

后来,日子慢慢变好了,经济条件宽松了。除了过年,每年六一前母亲还会扯几尺布给我们姐弟四个每人做一身新衣服。姐姐的花裙子、大哥的白衬衫、二哥的黑裤子、我的小军装,总是够我们在同学面前炫耀上半天了。

再后来,由于父亲工作变动,我们一家便随着父亲举家迁往市里。从刚开始的筒子楼到后来的两房一厅,变化也可谓是翻天覆地。现在日子好了,哪里还用自己做衣服缝鞋。每个周末都要陪家人去商场转上一转,薄的、厚的、花的、素的……只要你能想到的,就能在商场买到。不过即使商场的衣服琳琅满目,母亲却依然闲不下来,只要有时间就踩上她的缝纫机做些针线活。今天给重孙做个围兜,明天给小孙子做个椅垫……我们劝她总也不听,还美其名曰不能忘了自己这份儿手艺。其实我们知道,母亲是忘不了从前那段日子,舍不得她这个老伙伴——缝纫机,于是只要母亲身体吃得消,我们便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再强硬地阻止母亲。

四十年过去了,这台缝纫机见证了我家这一路走来的艰辛与不易,陪我们一家见证了每一个幸福的时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台缝纫机也算是四十多年来我家幸福生活变迁的一个历史见证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