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
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支柱单位,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当前,随着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与信息传播方式持续演化,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工作面临新形势与新挑战,亟待系统梳理新时代国有企业思想工作的基本原则,建立适应新情况的工作机制与路径体系,以切实提高员工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助力构建政治坚定、文化先进、治理规范的现代国有企业体系。
一、加强新时代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原则
1.坚守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统一领导
新时代强化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工作,应当坚定保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统一领导,这是政治本色规定的根本要求。国有企业作为党执政的关键经济支撑,是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安排的主要载体。因此,国有企业必须坚守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体系,践行党委书记意识形态工作“首要责任人”职责,将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建的重要构成部分融入企业全程管理。
2.坚守人民主体地位,契合员工思想状况
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信息环境,员工群体的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化,这需国有企业在思想政治指导上精准施策:要着力听取员工意见,通过谈心交流、调研考察、搭建交流平台等多种方式,了解从业人员的真实想法。其中,思想政治指导内容和手段要生动,契合员工实际生活,将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转化为员工易于理解、乐于接受、可以践行的表达方式,持续提升从业人员的思想认同、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切实做到贴近实际、凝聚人心、构筑同心圆。
3.坚持守正创新,推动意识形态与业务融合发展
新时代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工作务必坚持守正创新,坚守核心阵地并创新方法手段,实现与核心工作的紧密结合。单纯的填鸭式宣传已难以契合当代职工需求,在此过程中,需借助新媒体、新平台,建设贯通思政教育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新媒介,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融入企业管理规范、人才培育、品牌塑造等业务环节,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新时代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工作的路径
1.强化党委主责主业,压实意识形态责任制
在当前形势下,巩固国有企业党委在思想工作中的主要职责作用,是推动思想工作常规化、持续化的基本保障。国企党委应坚定树立政治敏感性和责任意识,真正将思想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实现思想上高度重视、积极谋划工作、切实执行行动。应严格落实主要负责人职责和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将思想工作列入党委议事日程,定期研究部署,构建分工明晰、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思想工作考核体系,将其作为党建考核、领导班子整体评价的关键指标,促进责任和压力传导到基层、切实落地;同时,加强监督检查、跟踪成效。
此外,国有企业被认为是党执政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依靠力量,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国有企业的政治方向和发展战略与党的要求保持一致。对此,需定期进行思想工作领域风险识别、隐患治理,及早发现初期、倾向性问题并予以引导和处理,制度规范与责任同时压实,有效建立党委主导、各部门协作、上下协调一致的工作格局,保证思想工作取得实效,保证企业平稳安全发展。
2. 加强思想文化阵地建设
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是巩固国有企业思想工作基础的重要措施。首先,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途径多样化,企业必须积极搭建、管理和用好各类宣传媒介,加速构建覆盖面宽泛、内容可信、形式多样的融合媒体平台,集纳官方网站、公众号、内部出版物、电子屏幕、办公系统等资源。
其次,需构建线上线下结合、传统与新兴融合的推广模式,加强宣传平台的统一管控和内容审查制度,指定专人负责推广任务,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保证所有信息发布持续秉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尤其是在关键时刻、热点事件和紧急舆论情况中,要实现迅速回应、一致发声,有力引导员工思想状态,还要杜绝平台闲置、管理失位等现象。
最后,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需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战略,在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发挥作用。对此,应定时评估平台运行成效,坚决制止不当言论、错误观念的扩散,加强思想文化主阵地建设,促进推广任务由单向传播向互动交流转型,为企业进步创造良好、积极、和谐的舆论环境。
3.推动意识形态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深度融合
促进意识形态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紧密结合,是实现思想引导与价值认同合力推进的主要途径。国有企业要基于自身发展历程、行业特性和使命职责,全面提炼企业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企业精神、行为准则、制度建设中,构建具有“国企特色”的文化认同体系。国有企业应将意识形态引领贯穿于企业文化活动全过程,使其既有思想深度又具实践温度,通过主题党日、红色教育、员工演讲赛、文化沙龙等多种寓教于乐的形式,增强员工思想共鸣与身份认同,提升组织凝聚力。
综上所述,意识形态工作关系方向、涉及根基,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新时期环境下,国有企业务必不断强化核心职责,建立健全完备的责任体系、宣传渠道和文化引导机制,确保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员工思想、融入企业管理、体现于制度落实中。只有坚守守正创新、系统实施、协同推进,才能构筑安全屏障,提升企业治理成效与政治功能,促进国有企业在新时代实现稳中有进、行稳致远的发展目标。今后还需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反馈,推动意识形态工作框架的制度化、科学化、长效化建设。
(作者单位:贵州水务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