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福强
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内在逻辑,提出破除制度障碍等路径,提升城市人才、资本与科技向农村有效流动的能力,构建城乡融合、协调共进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一)理论逻辑 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理论层面,二者在要素流动层面优势互补,城市为乡村提供资源与市场,乡村则反哺城市生态与人力支持,形成双向流动格局;在社会治理层面协同发展,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形成城乡共治共享机制;在生态文明层面共生共荣,强调绿色发展与生态保护;在政策推进层面统筹协调,强化政策协同与机制建设。
(二)现实逻辑 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重塑城乡关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缩小城乡差距的现实需求。新型城镇化促进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乡村则在市场消费和要素供给中发挥作用。以县域为关键载体,推动城乡融合,是统筹发展的重点。城乡融合发展有助于实现功能互补、协调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动产业融合、公共服务共享和生态共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
(一)加速消除制约城乡要素交流的制度性阻碍 加快破除制度障碍需深化户籍改革,健全市民化机制,完善公共服务和用地保障,推动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落实土地承包延长政策,完善农地流转和信息平台,激发农村土地利用效率,盘活闲置住房,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构建城乡统一用地市场。
(二)推动城市各类人才、资本与科技要素向乡村流动 推动人才返乡创业,建立平台机制吸引大学生、农民工、企业家等高素质人才,强化“新村民”权益保障,创新下乡人才服务机制。深化金融改革,鼓励金融机构支持乡村建设,推动社会资本服务乡村振兴。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立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强化农业人才培养与激励,推动科技下乡提升农业新质生产力。
(三)推进城乡产业、居民生活与生态治理的融合发展 推动城乡产业深度融合,优化县域产业布局,促进农业、制造、信息技术的融合,支持县域差异化发展。创新农业支持政策,完善农产品价格和流通体系,推动农民增收。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建设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提升交通、饮水、数字化等服务。加强城乡生态治理,优化生态环境共建,完善污水处理和垃圾分类,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利用数智和绿色技术提高乡村生态资源价值,促进城乡环境融合。
(作者单位:中共曲靖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