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13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策略研究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朱丽 万正江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在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承担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新时代要求高校在教育中更加注重文化自信的培育,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那么,高校应如何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呢?

第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高校应通过课程设置与活动组织,增强大学生对国家、民族和文化的认同感。例如,高校应开设更多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程,通过案例分析、辩论赛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相关问题,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

第二,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高校应组织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如诗歌朗诵、书法比赛、传统节日庆祝等,鼓励学生参与并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利用新媒体平台,展示学生在文化活动中的创意与才华,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

第三,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大学生的文化自信需要在国际交流中得到提升。高校通过建立国际合作项目、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接触和了解不同文化,培养他们的包容心和开放性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

第四,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高校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帮助学生掌握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巧;通过语言学习、文化体验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使他们能够自信地在国际舞台上表达中国文化。

第五,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环节。高校应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参与社会服务、志愿活动等,通过实践增强对社会和文化的理解。在实践中,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增强文化自信。

第六,强化家庭和社会支持。家庭和社会在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家庭应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鼓励孩子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则应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文化交流机会与平台,支持他们参与文化活动。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高校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强化家庭和社会支持,能有效培育和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助力他们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文化自信不仅关乎个人的成长,更将深远影响国家的未来和文化的传承。

(作者单位:朱丽,江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万正江,三峡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