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贵英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从育人主体上看,需要立德树人与数字育人协同构建价值;从育人客体上看,需要人类感性思考与理性计算相互联通;从育人生态上看,需要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协同重塑环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指出:“推进教育数字化,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加强终身教育保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是党和国家的战略要求。
一、面向育人主体:立德树人与数字育人协同构建价值
1.依托数字技术促进立德树人智能化
“智能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必然结果,它依托“数据+算力+算法”的定义法则,以数据化、自动化的呈现方式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载体的及时更新和手段的方便快捷,助力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器以载道”。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方式与数字技术相结合,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在“教”方面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促进立德树人智能化。
2.依托数字技术促进立德树人精准化
在思想政治的教学过程中运用数据技术能精准定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利用大数据可以记录学生学习数据,并精准分析数据,为学生学习提供个性化方案;通过AI画像构建多维评价方式,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语言中去精准分析学生平时作业中的关键词,由此判断其对学习理论的认识是否存在一定的偏差。
二、面向育人客体:感性思考与理性计算相互联通
1.推动人类思维与数字机器智慧化融合
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追求的不是机器代替人,而是人机交互和融合,以便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开发思政主题的对话机器人,通过苏格拉底式提问法引导学生逻辑自洽。例如,在教授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时,教师通过数字技术引导学生检索相关的数据,而不直接给出答案,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
2.提高价值判断与数字技术智慧化结合
学生的价值判断是指学生在认知、情感和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事物、行为的是非、善恶、美、丑等价值属性的主观评价和选择。学生依托数字技术的学习方式接收着来自算法设定好的正确价值观。例如,在数字AI的算法设定中,会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正能量的语言输入,让正能量信息促进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三、面向育人生态: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协同重塑环境
1.依托人工智能加强情景渲染
依托人工智能加强情景渲染,促进情感边界的扩展。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用好大数据,增强利用数据推进各项工作的本领,不断提高对大数据发展规律的把握能力,使大数据在各项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用AI技术扩展视野体验,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红色故事,对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具有一定意义。
2.依托人工智能创造个性化环境
个性化环境是指根据个体需求、偏好、行为和特征量身定制的数字化物理环境,旨在提供更高效、舒适的学习体验。数据化的趋势,就是把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以及万事万物的关系都转化为可计算的数据。依托人工智能数据创造个性化的思政学习环境,需要了解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理想追求。例如,可汗学院AI系统追踪学生的学习轨迹,构建超200个能力维度画像,通过数据分析学生的情感和学生的心理,实现对学生的爱好和兴趣的检测。
综上所述,唯有以人机协同为核心,将数字技术的工具理性与思政教育的价值理性有机统一,才能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提质增效,让这一育人阵地在智能化浪潮中焕发活力,切实培养出兼具理性思维与正确价值导向、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北京:人民出版社,2024年,第14页。
[2]胡华:《智能思政:思想政治教育与人工智能的时代融合》《思想教育研究》2022年第 1 期。
[3]罗红杰:《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认知前提、实践原则与推进策略》《思想理论教育》 2023年第 12 期。
[4]习近平:《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年,第 40 期。
[5]闫坤如:《数据主义的哲学反思》《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1 年第 4 期。
(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