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20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资源开发研究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常晓青

   

     在高等教育领域,课程思政构成了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如何有效开展好课程思政教育,在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资源开发的过程中,一些成功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这些案例不仅展示了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路径,也为其他院校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本文将分享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分析其成功的原因与意义,并探讨当下我国高职教育中思政教育实践所面临的困境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成功案例分析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税收实务课程思政”项目是典型的成功案例。在该项目中,课程团队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通过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例如,在个人所得税纳税实务中,教师引入真实的明星与经纪公司相互推诿偷税漏税责任案例,讨论法治观念与纳税意识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工作中牢固树立遵纪守法信念。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也增强了他们的思政素养。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案例是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施工项目成本管理课程思政”实践。该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企业文化与职业道德”主题讲座,将思政教育与学生的实际工作场景相结合。在讲座中,企业高管分享了公司在社会责任、环保等方面的实践,使学生意识到自身职业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课程设计中,教师通过项目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实际的施工项目管理,鼓励他们将思政理念融入成本管控理念和团队合作中的每一个环节。

    在这些成功案例中,教师的角色转变至关重要。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思政教育的引导者。通过对课程内容的精心设计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能够有效地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相结合,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实践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然而,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只是我国众多学院中少有的佼佼者,事实上,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大都效果不理想,还存在诸多现实问题亟须解决。

    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相对独立。许多教师在课程设计时往往侧重于专业知识的传授,缺乏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课程的整体规划。这种现象导致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相对独立,不能形成协同效应。为应对这一挑战,高职院校需要加强教师的课程思政培训,鼓励教师在课程开发中进行跨学科的合作,形成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

    学生的思政认同感和参与度不足。部分学生对课程思政内容表现出冷漠情绪,认为这类教育与他们的职业发展关系不大。为解决这一问题,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认同感。通过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思政教育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课程思政的效果难以量化和评估。不少高职院校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没有建立有效的评估体系,导致教师和学生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对此,可以借鉴其他院校的成功经验,建立多元化的评估机制,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估、同伴评估以及教师的专业评估,形成反馈闭环,促进课程思政的持续改进。

    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效率不高。高职院校在课程思政资源的开发中,常常面临资源分散、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影响了思政教育的整体效果。对此,可以通过建立资源共享平台,促进不同院校、不同专业之间的资源交流与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提升课程思政的质量与效果。

    三、未来发展方向与建议

    加强课程思政的系统性和连贯性。高职院校应将思政元素融入各个专业课程中,形成系统化的课程思政体系。通过制定明确的课程思政标准和实施细则,确保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自觉融入思政内容,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比如,在机械工程课程中,可以结合国家制造业发展战略,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专业与国家经济发展的关系。

    推动校企合作,拓展课程思政的应用场景。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在实际生产和服务中融入思政教育。通过实习、实训等环节,将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理解和感受职业道德与社会价值。例如,组织学生参与企业社会责任项目,使其在实践中增强对社会责任的认识。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课程思政的互动性和参与度。高职院校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在线课程等新兴技术,构建开放、共享的课程思政资源库。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感,鼓励学生在互动中思考和讨论,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比如,利用在线讨论平台,开展关于社会热点问题的辩论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政教育。

    加强研究与评估,建立课程思政的反馈机制。高职院校应对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和接受程度,确保思政教育与学生实际需求相匹配,从而提升课程思政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本文为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校级课程思政研究项目“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资源开发研究——以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研究成果。作者单位: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