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提前踏勘规划路线。
近日,四川眉山市丹棱县的油菜花田已泛起金色涟漪。西南物探分公司测量工程中心员工曹英东眯起眼睛,专注地盯着仪器屏幕,布满老茧的手指在键盘上翻飞如蝶。随着“滴”的一声脆响,第12个物理点数据精准录入系统,这位57岁的老测量工挺直腰杆舒了口气,额头细密的汗珠在阳光下晶莹闪烁。
“老曹,咱们这速度可不输年轻人啊!”午间小憩,54岁的阳波嚼着干粮,在微信里打趣道。这对年龄合计111岁的“银发老将”,此刻正与二三十岁的季节工们在测线上同场竞技。在眉山——邛崃三维项目蛛网般密布的三维测线上,测量工程中心31名重披战袍的老测量人,正用脚步精心丈量着眉山——邛崃三维项目的每寸土地。
这场跨越年龄的比拼,始于西南物探2025年队伍结构调整的春风。测量工程中心率先实施“五定”考核机制——定编、定岗、定责、定人、定薪,将绩效工资与项目进度精准挂钩,鼓励职工重归操作岗,减少非必要岗位的外聘人员。沉寂的职工微信群瞬间沸腾,请战书如雪片纷飞,24小时内眉山——邛崃三维项目的操作人员全员完成“抢滩登陆”,申请测量震源、移补井、干扰源排查等一线岗位。
“当年扛着数十斤的经纬仪翻山越岭,现在的测量仪又轻巧又灵敏,自己操作完全没问题。”曹英东轻抚仪器外壳,眼角的皱纹里漾着温情。“好在这几年都在坚持晨跑,身体和能力不会拖队伍的后腿!”阳波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和专业技能都信心满满。
虽已十余年未操作近年的新型设备,但三十多载刻入骨髓的职业记忆,如同原野上春天的嫩芽,只需几缕阳光便开始苏醒、萌动。春光里,风掠过曹英东斑白的鬓角,也拂过阳波油亮的头顶,两位老师傅的操作愈发流畅,卫星定位的电子提示音与花间蜂鸣,合奏出美妙的春之韵律。
“苔痕新绿临江竹,茅舍炊烟映菜花。甲子轮回今又是,春风再度焕韶华。”在明媚春光里,跃动的红色身影与金黄花海交相辉映。这片金色波涛里翻涌的,不仅是沁人的芬芳,更是老骥伏枥的热望。
测量工程中心第三支部党支部书记毛伟凝视着实时刷新的工作数据,颇感欣慰:“老将出马果然不凡,今日人均工效全部超过预期值。”在“能者多劳、多劳多得、干好多得”薪酬“计件制”的激励下,大家都铆足劲在测线上奔忙,用稳健的步伐在测线上书写老石油新的传奇。(唐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