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9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赖雄滨:在硒米田垄间续写家族助农梦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从空中俯瞰江西省安远县孔田镇太平塅,数千亩稻田如同巨幅绿绸铺展,黑米稻苗绣出“安远富硒水稻基地——赣南日盛”的字样,宛如翡翠上挥毫的墨迹。这方“会说话的田野”,正是95后赖雄滨交给家乡的浪漫答卷——他用母亲的推广农机的革新精神作笔,以富硒香米为墨,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写下两代人的助农诗行。

 

一种情怀,两代相传

——扎根土地的助农初心

在江西安远县的青山绿水间,“赣南日盛”四个字不仅是富硒稻田里的金字招牌,更承载着一个家族两代人深耕农业的赤子之心。

赖雄滨的母亲何华是当地家喻户晓的“农机先锋”。从2013年创办农机合作社,到顶着质疑推广机械插秧、建立全县首个粮食烘干中心,她用十年时间将“三好农机”打造成省级农事服务中心,让“机器替人”的梦想在赣南山区落地生根。而她的儿子赖雄滨1998年出生,从小耳濡目染的不仅是田埂间的稻香,还有母亲那个朴素的信念:“谋耕者利益,护民众安康”。

2021年,23岁的赖雄滨接过母亲的接力棒。他说:“母亲教会我用农机改变传统农业的‘苦’,而我想用科技和创意让土地生出更多的‘甜’。”

 

技术创新:

“质疑”到“富硒香米革命”

赖雄滨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张泛黄的照片——那是2014年母亲何华在天心镇仰湖村推广机械插秧时拍下的场景。当年,何华硬是用一场“田埂实验”回应了质疑:机械插秧亩产537公斤,比人工插秧方式高出53公斤,成本还节省50元。如今,赖雄滨将母亲的“较真”升级为一场“富硒香米革命”。质疑声再次响起,富硒香米亩产低,农户如何盈利?他笃定回应:富硒米市场价值远超普通稻,高溢价空间足以保障收益,以质取胜打开新蓝海。

赖雄滨通过“保底收购协议”保障农户收益,获取农户支持。同时推动机械化升级:引入物联网系统精准控制育秧温室温度(恒温为36℃),优化插秧路径密度(≥2万蔸),并实施“六统一”标准化种植(品种、育秧、机插、管理、收购、烘干),实现产量与品质双提升。依托该模式,公司推出“富硒香米”“客家生态米”“甄选优米”三大系列产品。

“我们的富硒香米含硒量达0.15mg/kg,是真正的‘天然营养剂’,米价自然水涨船高,在让消费者享受健康饮食的同时助农增收,带动200余户脱贫。早在2022年,我们就荣获‘赣州市富硒产业示范基地’称号,实现了品质、公益和效益‘三赢’。”赖雄滨言语中满是自豪。

 

田野上的艺术:

让稻香“长出”品牌故事

如果说母亲何华是“技术派”,赖雄滨则多了几分“浪漫主义”。文首所提稻田中赫然“生长”的巨幅字样,就是他组织农户手工栽种的特殊“稻田画”。

“我要让每一粒米都成为安远生态的活广告。”赖雄滨笑着说。他将这片艺术稻田打造成“农耕游学基地”,邀请中小学生体验插秧、观摩稻谷加工流水线。“孩子们在劳动中读懂‘粒粒皆辛苦’,离开时带走两斤富硒米——这是最有温度的品牌传播。”

据统计,该项目年接待中小学生超2万人次。此举更深层的价值在于:家庭餐桌因硒米更健康,农户除了种粮收入,还额外获得旅游业分红,而企业品牌随着孩子们的研学日记和朋友圈照片悄然传播,“赣南日盛”富硒米线上销售额也因此跃上新台阶。一片稻田,让“知识”“营养”“财富”共同生长。

赖雄滨的办公桌上,摆着一台微型插秧机模型和一捧饱满的稻穗。“母亲用农机让乡亲们相信科技的力量,而我想证明——农业不仅能养活人,还能滋养梦想。”说话时,窗外硒米田垄间游人如织。由此不难看出,这个家族助农梦的金色篇章将一直延续下去。

(唐瑶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