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四川 A 股上市公司创新发展对策研究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胡勇

四川A股上市公司共有175家(20249月底数据),在四川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四川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党的二十大以来,四川A股上市公司以推进新质生产力为契机,通过引入先进技术和创新要素,在市场规模、生产效率、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技术创新与资本创新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发展。

但是,据Wind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四川A股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整体营业收入合计5331.72亿元,同比下滑了12.5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521.64亿元,同比下滑了32.08%

通过文献梳理与实证研究,我们发现,受制于当前国内外发展环境因素影响,四川部分A股上市公司在高质量发展方面,依然面临五个方面不足,对此我们提出了五个建议供参考。

一、四川A股上市公司面临的问题

按照通达信证券交易软件“细分行业”划分标准,我们将四川175A股上市公司归类为55个行业。在55个行业类别中,前十大行业为化工原料、专用机械、元器件、航空、软件服务、化学制药、通信设备、汽车配件、农药化肥与家用电器。前十大行业的公司数量占据了整个上市公司的47.43%份额。其中,化工原料(11家)与专用机械(10家)居于前两位,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与新能源等领域均具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可见,四川A股公司在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与创新治理等新质生产力方面均有较大的发展。但是,调研发现,四川A股上市公司,依然面临下列问题。

(一)科技创新的压力不断增大

随着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四川A股上市公司面临巨大的科技创新压力。面临的主要压力有:产业技术迭代加速的压力。例如,酒制造业公司,在酿造、发酵、蒸馏等环节,企业智能自动化应用还需要提升,数字化改造压力还存在;技术自主创新,突破“卡脖子”技术的创新压力越来越大。例如,涉及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高端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前沿自主创新技术的压力越来越大。

(二)创新公司治理还有待增强

调研发现,创新公司治理,积极应对国内外市场环境,是当前四川A股上市公司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问题:1.在公司治理的激励机制方面,高效激励机制待进一步健全,繁琐和低效激励机制难以激发员工创新热情和工作积极性,难以实现公司高效运营和高效管理。比如,在引进与留住创新型高层次人才方面,相比发达地区与北上广深的做法,四川有的上市公司激励措施的创新力度还不够;2.在公司治理流程方面,对于具有时效性与应急的业务,有的上市公司,决策机制僵化,过于形式与过于死板,致使大好发展机遇被错失;3.在对待科技研发与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有的公司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容错机制,导致高科技研发不敢投入,导致科研人员的研发积极性不高。

(三)投融资难题亟待根本解决

实践表明,技术进步依赖于资金高投入,甚至有些核心技术是资金堆出来的。同时,公司创新治理也需要有资金做保障。研究表明,长期以来,投融资难题始终是困扰四川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主要体现:部分企业短期内盈利能力不强,财务现金流始终很紧张,难以拿出大笔资金升级设备,难以提高研发投入比例。目前,部分四川A股上市公司融资渠道不畅、融资能力在降低、融资来源越来越单一,融资成本难以承受。

(四)吸引留住高层次人才困难

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研究发现,相比北上广深与东部发达地区,在吸引与留住高层次有创新能力人才方面,部分四川A股上市公司有较大的困难。主要体现:在薪酬待遇上,因多种因素影响,部分上市公司没能对标国内外市场行情,致使在吸引人才方面难以与发达地区或行业形成竞争;在高层次人才职业上升通道方面,部分上市公司职业发展激励机制依然不够完善,难以满足高层次人才的职业发展需求,尤其民营企业;留住高层次人才的配套环境还需进一步改善,例如,配套实验室、科研经费投入、搭建科创团队平台、解决子女教育问题等。

(五)推动创新发展政策待优化

推动四川A股上市公司创新发展政策还有待优化,主要体现在:政策协调性不足,政策碎片化与政策衔接还存在不畅现象;政策执行不到位,监督机制不健全;政策创新滞后,政策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难以满足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政策评估体系不健全,评估结果应用不足,难以对政策进行及时调整和优化。

二、对策建议

针对四川A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基于当前四川省情与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我们提出了五个方面建议。

(一)提升公司的技术创新水平

针对四川A股上市公司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问题,我们建议:一是建议政府以专项研发基金为依托,支持重点、重大技术领域研发项目立项,特别是对中小企业高精尖研发项目需要给予更多支持,它们需要资金做后盾;二是加大落实高精尖人才引进财政补贴制度,降低企业引进人才成本,提升高质量发展的人才保障;三是进一步落实产学研一体化技术成果转化机制,帮助与支持企业建设研发中心、省级与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提升上市公司技术创新研发能力,尤其自主研发能力与本土化研发能力;四是在科技创新发展与治理创新发展等方面,提升政策执行效率,简化政策落地流程,使政策真正能够成为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二)增强公司的治理创新能力

针对部分四川A股上市公司治理创新能力有待提升问题,我们建议:一要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契机,提振上市公司创新发展的信心,充分发挥行政部门与行业协会的职能,了解企业发展需求,支持企业创新发展;二要鼓励和支持四川上市公司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将创新治理理念融入企业战略制定、组织架构设计、运营管理优化等各个环节,使创新发展成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三要加强上市公司治理创新团队建设,优化管理团队结构,激发创新活力,营造浓厚创新氛围。

(三)化解高质量发展资金难题

针对上市公司发展资金困难问题,我们建议:一要鼓励上市公司以新质生产力为导向,开源节流,为产品迭代、设备更新和核心技术研发提供更多的资金保障;二要加强公司内部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效益最大化;三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政府引导下,构建多元化融资体系,积极探索“科技-产业-金融”融合模式,完善风险投资、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的融资模式,降低融资门槛和成本,满足不同发展阶段上市公司对融资的需求;四要发挥政府资金杠杆作用,加大财税资金支持力度,降低企业创新风险,增强创新信心,同时发挥政府引导基金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研发投入。

(四)打造高层次创新人才平台

针对部分四川A股上市公司在培养、引进与留住高层次人才方面面临的问题,我们建议:一是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上市公司申请设立国家级和省级研发中心,满足高层次人才对薪酬、工作环境、学习机会、生活品质和职业发展的诉求,为高层次创新人才搭建发展平台,对高层次人才形成“虹吸效应”和“聚能效应”;二是进一步落实产学研一体化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机制制度,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学科建设与校企合作,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各自的优势,为四川A股上市公司源源不断输送高素质人才;三是完善留住高层次人才的相关制度,优化高层次人才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和职业发展通道,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福利保障和职业发展空间,确保高层次人才能够引得进来,留得住。

(五)优化创新发展的政策环境

创新发展的政策环境是四川A股上市公司确保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我们建议:一要增强政策的一致性与协同性,形成政策合力,避免出现朝令夕改、政策打架的现象,打造稳定可预期的创新发展的政策环境,确保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连续性,增强上市公司对政策的信心,使其敢于加大研发投入,安心谋发展;二要及时评估政策效能,及时发现和解决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政策措施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三要针对上市公司创新发展面临的瓶颈与共性问题,研究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四要充分利用融媒体广泛宣传相关政策,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政策咨询和服务,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政策,充分释放政策红利。(作者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