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6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基于资产保值增值的国企审计内容组合研究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高培培

对于国有企业的发展来讲,资产保值增值作为重要发展目标,要围绕经营管理要求,做好审计内容组合等相关工作。特别是要从财会预算、决策部署、项目投资等多个角度出发,捋顺各项审计细节,这样可以进一步地通过全覆盖管理,强化企业资产管理效果。而笔者在对本文探索过程中,也将围绕国有企业资产保值增值审计内容的具体细节,了解当前企业资产保值增值审计内容组合的基本现状,以此为突破点,深入探讨各项组合优化策略。

 

一、从理论机制角度探讨国有企业资产保值增值审计内容组合的价值

(一)企业内部决策和控制管理更加健全

审计机关围绕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的相关情况,使用正确的监督方法,对其内部交易事项进行有效核算,既可以优化财务管理效能,也可以使国有企业财务收支数据的获取更加真实。并且通过内、外部监督的有效管理,可以了解企业当前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具体问题,推动资源配置,资金应用等重大事项的有效整理,从源头角度优化内部控制管理等相关方案。

(二)经营管理政策落实更加掷地有声

在对现场监督管理等工作推进过程中,可以从宏观角度了解政策调控情况,落实情况,执行情况,通过全面改革,了解当前国有企业内部资金管理过程中效率低下、无效资产处置不规范等关键问题,不仅可以优化企业的组织建设,也可以从保值增值等多个层面发挥其重要作用。

(三)清正廉洁管理更加健全

除了上述内容之外,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注重保值增值审计内容的科学组合,也可以围绕建设工程项目等具体细节,对重点资金和专项资金进行规范审计。并围绕国有企业工程项目建设的基本过程,从立项审批、项目设计规划、资金使用等多个角度出发,做好全过程的监督管理。此外,将审计工作作为重点内容完,完善人员履职尽责情况的审计监督,避免出现违法违纪行为,在形成强大外部震慑力的同时,可以规范企业高管等相关人员的行为,推动国有企业资产保持增值以及审计组合取得良好效果。

 

二、当前国有企业资产保值增值审计内容组合的现状

当前,在对资产保持增值审计等相关内容组合工作推进过程中仍存在的问题,具体主要表现如下:

一是,审计人员自身风险意识亟待优化,在对审计细节进行把控的过程中,没有真正地结合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加强审计报告真实性可靠性的分析,审计报告形式化较为严重,部分核心内容规避了审计的重点。

二是,审计队伍综合能力亟待优化。这主要是由于国有企业在全覆盖审计过程中,其创新意识不强,没有结合账本管理、报表管理、审计管理的相关要求,将生产经营状态、审计要求进行紧密结合,使审计结果质量不断下降。

三是,审计评价体系不健全,没有结合审计要点、审计目标等相关细节,进一步地从多个角度对计算机能力履职情况进行有效评价。

最后,申请问题整改不彻底,审计人员发现了问题,但是并没有通过全过程跟踪,了解国有企业目前相关整改落实的具体情况。企业与审计人员的沟通配合不密切,使得同类问题,在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反复出现,降低了保值增值的基本管理效果。

 

三、强化国有企业资产保值增值审计内容组合优化的思路和方法

(一)强化国有企业审计预警和风险管理意识

良好的风险预警管理意识,对于企业资产保值审计等相关工作需求的满足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在探讨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围绕国有企业审计管理实际,构建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从财会核算、决策管理、决策落实、决策执行到廉洁情况分析,都要强化身审计组合风险意识的整合。并在实践过程中,将理论与具体的工作实际进行紧密结合,引导审计人员强化审计准则的遵守和落实,优化工作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和质量管理过程中的风险项目,从而避免由于判断失误而出现的不良问题。

(二)重点强化专业审计队伍建设

从人员队伍建设角度来看,积极围绕专业人才复合性人才的培养需求,完善人才选拔、人才任用等相关机制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要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要求,筛选知识结构全面、综合素质高的人才,重点优化升级人员选拔标准,使其在业务能力、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层面都有一定优势。另一方面,要构建健全的审计人员培训考核和教育机制,使其既可以优化自身的能力结构,把握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的分析和学习,也可以在实务操作之中优化自身的思想认知,提升实践操作水平。

(三)着重构建完善的社区评价体系

除上述内容之外,在发展过程中,围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要求,根据平衡计分卡的专业理论和企业发展实际,构建评价制度和细节内容是十分重要的。例如,了解企业决策部署、政策落实等审计方面应遵循到经济方针政策决策部署情况,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并将党风廉政建设执行国家发展政策等情况作为一级指标,加强指标细化,了解评价内容和基本权重,并将定性定量指标分析方法进行结合,完善组合效率的提升。

(四)重点强化问题整改的跟踪与落实

审计完毕之后,审计主体要加强跟踪落实,全面优化审计公开等相关制度。在探索过程中,不仅要对审计结果进行有效公开公示,了解审计中的问题,也要在公开的渠道把握审计机构的深入分析。同时,做好审计监督和具体执行情况的研究,引入专业媒体监督等相关方式,了解国家审计机关与权威媒体协调合作的具体机制,通过全过程跟踪,促进国有企业加强自身问题的整改落实,避免同类问题频繁出现。

总之,在对国企审计监督等相关工作推进过程中,要围绕企业资产保持增值等相关要求,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通过审计内容的组合研究,从意识形态优化、体系建设审计、问题整改等多个角度出发,加强广泛策略的采取,从而从多个角度出发,推动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相关目标。

(作者单位:中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