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倻捷/文
2003年,萧山区启动了“圆梦湘湖、还湖于民”的重大决策,之后湘湖一期、二期、三期先后建成。如今,“一湖秀水,两岸美景”、世界旅游联盟拔地而起、“湘湖对话”惊艳绽放,刚好20周年。可以说,唱好西湘记,也是萧山区献给“八八战略”20周年的一份厚重礼物。
西湖与湘湖有很多相似之处,水域面积都是6平方公里左右,都是由钱塘江古海湾演变而来的泻湖。湘湖边的越王城山和西湖群山一样都是天目山的余脉,历史上都曾有兴废之争等等。湘湖又称“之垂湖”,是因为钱塘江从萧山闻家堰至杭州闸口一段,江流蜿蜒曲折,形成一个反写的“之”字形,人们把这段江道称为“之江”,江北的西湖就是“之”字上的一“点”,江南的湘湖即为“之”字所垂。正因为如此,湘湖和西湖历来被看作是“之江”南北的姐妹湖。历代文化名人游历湘湖时,都会与西湖相提并论,说她“风景胜迹不在西湖之下”。明代文学家张岱在《西湖梦寻》和《陶庵梦忆·湘湖》中说,相比西湖的时尚俏丽,湘湖更像一个待字闺中的少女,清纯可爱,充满了自然的野趣。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萧山人,也作为杭州市文旅部门负责人,对推进两湖战略合作,我有三点不成熟的建议。主要是针对湘湖来说的,是要重点打好“三张牌”。
一是打好文化牌
湘湖历史人文底蕴特别深厚,至少有四大文化已经非常知名,值得大书特书,深度开发,再大力宣传:8000年跨湖桥文化,代表着新石器时期的海洋文化;以吴越争霸古战场遗迹、越王城山、固陵城遗址一带为代表的越文化;三江口渔浦一带是浙东唐诗之路的起点,是钱塘江诗路文化;以杨时为代表的理学文化。
我认为,杨时的理学思想深刻影响了他的从政思想,使他实干创新、开凿湘湖、造福于民。史书记载杨时是发源于湖南的“湖湘学派”嫡系传承人程颢程颐的弟子、朱熹的老师,他不仅到萧山布道讲学,还积极实践。程朱理学中蕴含的“经世致用”“务实创新”思想是浙江精神的底色,与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萧山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最近我在学习《殷切的期望——习近平同志对杭州工作重要指示摘编》时,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04年听取杭州工作汇报时指出:“要按照大杭州、大文化、大发展的思路,既修复自然生态,又修复人文生态,既打造投资者的天堂,又打造文化人的天堂。”我认为两湖都在朝这个方向努力,既是投资者的天堂,也是谈笑有鸿儒、文化人的天堂。
二是打好国际牌
要抓住亚运会举办和世界旅游联盟总部落户萧山的重大机遇。萧山为此作出的各种努力,我认为非常值得。
2017年9月,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在成都开年会时,成立了世界旅游联盟,这是文旅部主导的国际性非政府组织,也是中国发起成立的第一个全球性、综合性、非政府、非营利性的国际旅游组织。同年12月,成都、西安、广州、厦门、杭州5个城市领导到文旅部(当时是国家旅游局)演讲PK、专家评审后,联盟总部花落杭州。同年12月17日,世界旅游联盟(WTA)与浙江省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文件,总部正式落户萧山湘湖压湖山岛。目前联盟有228个会员,一半以上来自境外,覆盖5大洲、41个国家和地区,主要是区域性的旅游协会,旅游产业链上的顶端企业,像美国联合航空公司,全球顶级酒店、旅行社、学术机构及中外媒体等。世界旅游联盟总部大楼今年2月24日正式启用,秘书处从北京迁址湘湖办公。
世界旅游联盟成立以来,“湘湖对话”已经举办了4届,先后探讨了减贫与发展、提振旅游信心、塑造未来旅游生态等话题。根据协议,“湘湖对话”品牌永久保留,意味着每年此时,从邮轮集团的“船东”到顶级主题公园的“园长”,从世界银行分析师到香港上市的旅游股,以及浙江本土的开元旅游、华强方特等,各方将汇聚杭州探讨行业发展。
既然世界旅游联盟这样一个国际组织落在家中,就应该依托她、用好她,充分放大落户后的效应。如不断扩大在旅游业界的“朋友圈”,用这个平台多发声、扩大国际影响力、加强国际合作等。
世界旅游联盟已经将西湖的传说、良渚的故事、龙井的茶叶等带到了柏林国际旅游交易会、伦敦世界旅游交易会,马上又将带到西班牙。后疫情时代的杭州文旅IP期待得到更多人的关注、认同,而世界旅游联盟的多边合作体系和市场交易网络,让这份欢迎和期待有了更宽广的落脚之地和更精确的市场预期。
联盟除了促进产业发展,有“旅游促进和平、旅游促进发展、旅游促进减贫”三大使命,未来,这些关键词,将汇入杭州的发展中,彼此携手共进、相向而行。
三是打好休闲牌
众所周知,2010年国务院《长三角区域发展规划》中对杭州的定义,是在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城市群中,杭州将成为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从长远来看,我认为湘湖比西湖更有优势承接休闲功能、发展休闲产业,而唱好西湘记,意味着湘湖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与西湖形成一个错位发展的关系。
西湖以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一草一木都令人关注。湘湖是杭州仅有的两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之一(另一个是千岛湖),加上世界旅游联盟就在家中,湘湖争创5A级景区指日可待。同时,以世界旅游联盟为圆心,依托联盟带来的会展业等优势,旅游公共配套、酒店等项目落户湘湖和萧山周边可能性加大。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提出2025年发展目标,是通过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创建标准还在制定之中,这是文旅部推进文旅深度融合的重中之重,我认为湘湖得天独厚的条件,令她很有优势也很有可能成为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此外,湘湖也是“三江两岸”水上黄金游线开发的重要节点,三江口是从滨江到建德、淳安的必经之地,如果未来水源地调整,能在三江口建旅游码头,串联湘湖以及萧山的诸多景点,形成“水岸互动”的场景,打造更多的旅游产品,正如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到杭州调研时说的,杭州要做好“水”的文章、“文”的文章、“人”的文章,萧山以旅游业为撬动,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对资金、资本、人才形成虹吸效应,萧山发展的巨大前景令人非常期待。
无论是西湖风景名胜区还是萧山区,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文旅事业的发展,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成效非常显著。两湖承载着市委、市政府的殷切期盼,承载着擦亮“人间天堂·最忆杭州”金名片,打造世界一流文化旅游目的地的重要使命。期待江南江北姐妹湖,同谱同唱西湘记,通过品牌共建、文化共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系杭州市文广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