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兼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胡文辉
1月12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2021年知识产权相关工作统计数据。会上获悉,2021年,国外申请人在华发明专利授权同比增长23%,商标注册同比增长5.2%。其中,美国在华发明专利授权、商标注册同比分别增长32.1%和17.3%。国外在华知识产权数量保持较快增长,表明外国企业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和营商环境信心坚定。
2021年,全国知识产权系统总体呈现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国内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截至2021年底,我国国内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企业达到29.8万家,较上年增长5.2万家。国内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90.8万件,同比增长22.6%,高于全国平均增速5.0个百分点。二是专利商标质押融资规模进一步扩大,普惠性进一步凸显。三是数字经济、医疗领域专利储备进一步加强。四是外国企业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信心进一步增强。2021年,国外申请人在华发明专利授权11万件,同比增长23.0%;商标注册19.4万件,同比增长5.2%。其中,美国在华发明专利授权、商标注册同比分别增长32.1%和17.3%。国外在华知识产权数量保持较快增长,表明外国企业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和营商环境抱有坚定信心。
据介绍,2021年,为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纾困助企,国家知识产权局会同相关部门出台并推动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主体培育、金融赋能、转化运用、优化服务等各方面为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主要包括几方面:
一是扩大知识产权的质押融资,助力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国家知识产权局会同中国银保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启动了为期三年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进一步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对中小企业的覆盖面,力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能够惠及“百园万企”。2021年,全国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金额为3098亿元,其中1000万元以下的普惠性贷款惠及企业达到1.1万家,占到整个惠企总数的71.8%。
二是联合开展专利转化专项计划,支持专利技术在中小企业的转化运用。联合财政部组织实施为期三年的专利转化专项计划,促进高校院所创新成果在中小企业实现转化运用。目前,共有30个省份启动实施专项计划,推动进一步深化政策措施,惠及更多中小企业,其中有8个省份获得了首批奖补资金。
三是加大中小企业培育力度,着力提升知识产权管理能力。鼓励中小企业贯彻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进一步优化知识产权管理体系,面向中小企业加大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的培育力度,共培育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5729家,其中中小企业占比超过76%。这些中小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平均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等相关指标均高于全国企业的平均水平。
四是加强知识产权服务,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指导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建设,推广应用《专利导航指南》等系列国家标准,推动建立专利导航决策机制,有效服务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加强商标品牌指导站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便利化、高质量的商标品牌指导和服务。同时,我们深入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围绕知识产权服务业吸纳就业创业、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惠企助企等重点任务,指导和支持各地开展线上线下各项活动近万次,惠及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市场主体超过了15万家。加快知识产权综合服务窗口建设,实现知识产权服务的“一窗通办”。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采取多项措施,助力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胡文辉说。
(郑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