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1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发挥国有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付芳 刘明勋

  党中央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中提出国有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新使命和新目标,即要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这“五力”中,创新力是国有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机制,科技创新会对经济发展形成巨大推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成为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进步的强大引领,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国有企业应发挥其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引导科技创新进行重点突破,实现我国科技自立自强,更好地推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一、高质量发展对科技创新提出新要求

  我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在于经济的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应贯彻新的发展理念,构建新的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新时代新阶段下的新要求,即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高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和支撑力。从国内方面来看,科技创新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才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和比较竞争优势,才能为传统产业由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创造条件。从国际方面来看,加快科技创新是增强科技的全球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的要求。要坚持走科技自主创新的道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公关,为高质量发展和中华民族的长治久安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二、国有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具有特殊的使命与定位。国有企业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国有企业要适应新时代市场化、法治化要求,在科技创新中承担更大的责任。国有企业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应不断通过提升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能力,成为有核心竞争力的市场主体。目前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处于不同的领域,国企主要集中在重工业与服务业领域,制造业则由民企、外企与合资企业主导。限于资金规模和研发水平,民企在工业基础技术积累方面还存在一些能力上的不足。国有企业不仅要发挥在科技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勇于担当创新重任,突破战略性关键核心技术,还要与民企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优化创新资源与市场需求,在核心技术攻关、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引进国际高端人才等方面取得成就。

  三、促进国有企业科技创新的措施

  1、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要全面完善科技创新制度和组织体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促进科技创新要素向国有企业集聚的体制和政策,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引导国有企业积极参与到关键共性技术和基础共性技术的研发中,成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参与者。还要完善在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方面的配套措施,推动重大科研设施、基础研究平台等科技创新资源的开放和共享,加强科技创新环境和文化建设,促进科技创新成果顺利转化。

  2、实施促进科技创新的财政金融政策。强化财税金融政策支持,通过政策促进国有企业科技创新。财税政策方面,给予国有企业科技创新以足够的财政支持,完善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为主的税收优惠政策,实施科技创新项目的减税降费。金融政策方面,优化企业所需的融资环境,以多层次的融资机制促进产融互动,支持发展创投、风投等基金,降低企业用于科技创新的信贷成本。鼓励金融机构全力支持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对于产业创新战略项目提供从实验室到生产全过程的一揽子金融服务。

  3、建设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必须要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创新型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给科技创新人才以更多的自主权,营造激励创新的良好环境,为国有企业科技创新不断注入人才活力,释放科技队伍蕴藏的巨大创新潜能。管理人才的创新精神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原动力,要激发国有企业管理者的科技创新精神,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建立健全中长期激励机制,强化国有企业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