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1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工业企业修志要展示治企的主要经验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吉光

  江苏海迅集团总部在江苏省海安市,产业主要有电梯部件、铁路器材、金融、微电子材料、生态新能源等,总资产10多亿,占地面积450亩,标准厂房7万多平方米,员工500多人。该集团不仅生产经营情况良好,文化建设也很有特色。最近,集团组织专门人员,经过三年多广泛搜罗,辛勤笔耕,编修出版了海迅集团的志书——《海迅年轮》。这部志记录了海迅集团创建、发展、改革、创新的全过程,涵盖产品开发、市场拓展、经营管理、队伍构建、企业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上限追溯到1986年7月海迅集团的前身,海安县壮志橡胶厂的草创,下限截止到2016年12月,概览三十年,要素齐全、体例完备,洋洋洒洒凡147万言。

  阅读新出版的《海迅年轮》,笔者感到这部志书在全面记录企业的时候,充分反映了海迅集团治理和发展的特点,这不仅对于读志者很有帮助,对于工业企业志的修志者,也很有启发。

  《海迅年轮》告诉读者企业应该如何选择发展路径。海迅集团的起点,是一家乡办小作坊,开办之初,用简单的设备,生产皮鞋底、自行车刹车皮、脚踏套等再生胶小制品,由于产品低端,销售难,货款回收难,工厂一直亏损,举步维艰。1987年年底,年轻的销售员仲跻和被委任为厂长。受命于危难之际,仲跻和转换思路,凭借“跑遍千山万水,访遍千家万户,说尽千言万语”的精神,找到了生产三角带的业务。在不长的时间内,该厂生产的“凌云牌”三角带在周边小有名气,到1988年年底,首次实现了企业的扭亏为盈,小小的橡胶厂得以艰难起步。在这样的背景下,年轻的厂长仲跻和毅然砍掉三角带项目,把技术开发的方向转向电梯用橡胶配件生产,投靠大集团,甘当“小”配角,在市场竞争的夹缝中求生存。几经模索,终于找到了企业前进的方向。1992年该厂推行了股份合作制,1997年,该厂实行股权流转,经营层持大股,该厂转为民营性质,变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营实体。此后,该厂发展进入快车道,不断“更名”:南通易和特种链条有限公司、南通铁路配件有限公司、南通电梯部件有限公司、江苏海迅实业有限公司……至2016年,该公司已发展成为横跨电梯部件、铁路器材、微电子材料、生态新能源的多个行业的企业集团,厂区分布于江苏海安、北京、湖南、湖北、广西、成都、广东等地。海迅集团拥有许多响当当的头衔:海安市工业龙头企业、工业百强企业、南通市民营企业50强、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江苏省创新型企业……《海迅年轮》记录了企业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全过程,它用海迅集团的自己活生生的经历向读者解读,企业应该怎样抓住机遇,怎样才能绝处逢生,如何选择前进的路径,如何才能做大做强。相信阅读了《海迅年轮》的企业管理者和职工,都会从中受到教益。

  《海迅年轮》珍藏了企业管理的智慧。海迅集团董事长仲跻和是一位优秀的企业家,他还热爱写作。他每每将治厂的心得、把控集团全局的心路历程、对市场大势的判断、对企业前景的设想和规划,都写在他的文章里。因此,海迅的发展之道,海迅的管理思想和方法,都清晰地留在文本上,这些“治企宝典”的精华都汇集到了《海迅年轮》里,这是《海迅年轮》不同于一般企业志书的又一个特点。譬如,在《海迅年轮》里,读者能了解管好一个企业的几个关键点。仲跻和的文章一一为读者剖析,首先要建立健全企业的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立”的法人治理结构,企业老总要从繁琐的事务中走出来,站在更高处观察、把握,四两拨千斤;其次是充分延揽人才、培养人才;再次是面对纷繁复杂的矛盾和问题,要选准突破口,抓大放小,立即行动。这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积三十年实践的经验之谈。再譬如,《海迅年轮》还告诉读者,一个企业怎样在危机重重的外部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对于这一点,各个企业家各有不同的体验,海迅集团的成功经验有三:一是任何情况下,企业都要讲诚信,对客户、对供应商、对银行、对同行,都必须以诚相待,企业内部要成为一个同呼吸共命运的战斗团队。二是要不断创新,一个企业,战略要创新、战术要创新、管理要创新。三是要关注企业面前的“三座大山”——客户、现金、成本,及时开掘通往“三座大山”的“盘山公路”,并保持畅通,这是一个企业管理者每天都必须面对的现实。

  这些来自于基层一线企业家的肺腑之言,在《海迅年轮》中比比皆是。这里叙述的经验,可以与企业管理教科书里的知识相互参照,对比阅读。

  《海迅年轮》充分展示了企业文化的魅力。海迅集团非常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海迅文化推助海迅集团快速发展。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海迅首倡“家文化”的概念。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中有长辈、父母、子女、弟兄姐妹,家长要关心家人,家人要相互体量,相互关心,共同推动家庭文明进步。海迅集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现代化的文化要素充实、阐述“家”的概念,做到为我所用,为现代企业发展所用。进入新世纪以来,海迅对“家文化”内容不断充实,持续拓展,逐渐形成了海迅的“家文化”体系,企业精神——家;企业宗旨——为客户创造价值,帮员工实现梦想;企业道德——诚实、守信;企业训词——企业兴亡,我的责任,勿一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企业作风——快速反应,勇于担责。海迅将这些企业文化在集团内外广为宣传,让员工入脑入耳,真正成为“上下同欲”的海迅精神,让社会更加熟知海迅,深入理解海迅。“家文化”让广大职工感到亲切和温罄,海迅公司关心职工,职工以厂为家的事例层出不穷。海迅员工群体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是海安企业中独具风采的一支职工队伍。

  海迅董事长仲跻和积极营造企业文化的同时,自己笔耕不辍,先后出版多部著作,目前,他已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还热心支持文化事业,热衷与文化人打交道,以文会友。《海迅年轮》中汇集了许多名家的大作:包忠文、何永康、王臻中、范从来、夏坚勇、陈耕歆、吴义勤、……同样的原因,海迅也收集了许多画家、书法家的书画作品,如范曾、陈达羽、傅二石、姚鸣京、启功、张旭光、武中奇、刘大为……这些作品及图片大都收集在《海迅年轮》中,真是精彩纷呈,美不胜收。相信读者在欣赏志书文字之余,一定会惊叹海迅的文化收藏,并得到艺术的熏陶。

  现在,企业的诞生如雨后春笋,企业的发展百舸争流,今后,撰修工业企业志的企业会越来越多,怎样才能修一部良志,把治企之道认真总结、充分展现出来,让读者受益,让社会收益,海迅集团的《海迅年轮》能给人以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