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秀华 蒲业成
“出炭不出炭,关键看机电”,山东能源肥矿集团曹庄煤矿机运工区党支部坚持“抓党建、促生产”,打造“三位一体”党支部,不断创新“双向培养”成长机制,取得了1+1+1>3的良好效果。今年8月份曹庄煤矿机运工区党支部被原山东能源集团命名表彰为第三批“百个过硬党支部”。
“三位一体”筑堡垒
曹庄煤矿机运工区肩负着矿井生产系统的机电装备、轨道运输、胶带运输三大专业,点多面广、人员复杂。机运工区将三大专业紧密融合在一起,打造“三位一体”格局,以创建“服务型”党支部为契机,使党员的先进示范效应,技术骨干的技能传承得到有效发挥,锻炼了队伍,培养了人才,为企业走出去奠定了人才基础。
“弱电工作室”是机运工区机电专业创新创效的一面旗帜。以共产党员于广征为组长的“三人行专家小组”,充分发挥党员、技术骨干在传授技艺方面的重要作用,2019年以来,创新成果47项,通过33项,创效总产值476万元,各项成果不仅破解了生产难题、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保障了安全生产;同时广泛开展教绝活、传技能、带高徒活动,锻炼和培养了一批创新、创效人才。
“创新工作室”是轨道运输专业创新创效的标杆。工作室以“节支+创效”为目的,搭建起职工学习交流、成长进步的平台,为降本增效提供了有力保障。2019年以来创新申报57项,矿通过39项,报集团公司39项通过17项,创效总产值670余万元。矸石山导向轮轴承养护创新应用、轨道新式钻眼器、直流电机磁极位置测试仪、可伸缩式电机清扫器等项目分别荣获集团公司创新成果二等奖。
胶带运输是煤矿井下原煤运输中的重要环节。“皮带维修组”就是这一关键环节的“保护神”,该维修班组专业技术人员多,党员多,班组整体素质高、党性强。主要负责井下皮带的安装回撤维修及涉及岗点的质量标准化创建工作,因为活多人少,经常加班延点,特别是在去年设备大修中,他们连续在井下奋战20个小时,圆满完成检修任务。他们每天用高度的责任心来对待每一台皮带机设备,为区队安全生产、岗位创建做出了积极贡献。
“双向培养”促提升
创新“双向成长”模式促进党建业务融合。该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和技术骨干作用,实行党员和技术能手结对子,相互融入、共同促进。采取分类培养原则,提高党员专业技能、技术骨干的党员意识。通过创建“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岗”,以及实施党员课题认领等形式,给党员压担子,给骨干提供自我展示和提高的舞台。通过“导师带徒”,开展结对帮带,实行对口培训,提高党员和技术骨干的能力和水平。目前,25名党员实现100%技术骨干对接,通过党员对接专业技能,更好地服务于生产,为企业培养和储备了人才力量。
坚持党员和技术骨干相互融入实现党建业务双赢。该党支部实施“双向培养”机制,坚持把党员培养成技术能手、生产技术骨干。通过开展党员“挂牌上岗”“积分存折管理”“我是党员我奉献”“党徽在岗位上闪光”等主题实践活动,在党员队伍中不断掀起岗位“争优”,技术“练兵”热潮。“双向培养”开展以来,先后有4名技术骨干递交了入党申请书,2名同志被确定为积极分子,2名同志发展为党员,4名同志走上管理岗位。“双向成长”培养机制的实施,使党员和业务骨干在思想和业务上实现相互取长补短,把“短板”接长,让“长板”更长,既改善了队伍结构,又提高了整体素质,激发了党支部活力,增强了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他们关键时刻冲在前,急难险重不退缩,哪里有困难就有他们的身影,让“党旗”始终在生产一线高高飘扬。